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狱中歌本》见证红色青春

    摘要:这本上饶集中营的《狱中歌本》,是我曾经当过新四军女战士的外婆冯云精心珍藏70多年的革命文物。上饶集中营纪念馆的展板上有外婆的简介:冯云(1916.8.15——2020.10.14),女,曾用名顾新、冯

  • 花名册上的山河

    摘要:开学首日,点名是惯例。我翻开那微卷的纸页,油墨与旧纸的酸气交织,这是九月独有的气息。“陈荇。”我唤道。第三排,细瘦女生应声而起,“到”声轻落,睫毛如风中叶脉般轻颤。这名字源自《诗经》“参差荇菜”,父母

  • 人生的“定海神针”

    摘要:小时候听《西游记》,最羡慕孙悟空那根能长能短、能粗能细的金箍棒。大闹天宫时它威风凛凛,通天河中又化作擎天柱镇住汹涌河水,护唐僧师徒安然渡河。后来才明白,这“定海神针”并非神话专属,每个人的人生中,其实

  • 九三大阅兵:铭记与奋进的激昂交响

    摘要: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宛如一座横跨时空的不朽丰碑,庄严肃穆地矗立着,它承载着往昔的烽火硝烟与今日的辉煌荣耀。这一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在此震撼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三大阅兵:铭记与奋进的激昂交响

   期次:第8659期   作者:□ 胡茂勇

2025 年 9 月 3 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宛如一座横跨时空的不朽丰碑,庄严肃穆地矗立着,它承载着往昔的烽火硝烟与今日的辉煌荣耀。这一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在此震撼开场,奏响了一曲铭记历史、砥砺奋进的激昂乐章。

上午九时,“轰——轰——”礼炮声如惊雷般炸响,仿佛是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带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激昂的国歌,冲破时空的壁垒,在广场上空激荡回旋。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仿若穿越了岁月的迷雾,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看见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他们以血肉之躯为盾,以钢铁意志为剑,坚守着心中的信念。那信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穿越时空,熠熠生辉。让我们在仰望国旗的瞬间,深切感受到先辈们的伟大与崇高,心中涌起无尽的敬意与感恩。

阅兵式拉开大幕,空中护旗梯队如矫健的雄鹰,在湛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多型直升机编队整齐有序,宛如忠诚的卫士,护卫着猎猎飘扬的旗帜划破长空,在苍穹间勾勒出气贯长虹的壮美航迹,将大国崛起的铿锵足音与三军将士的铁血荣光,镌刻进万里云天的恢弘画卷。

徒步方队如钢铁洪流般气势磅礴。抗战英雄部队的旗帜迎风飘扬,他们在抗战烽火中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名字与精神,如璀璨星辰和不朽丰碑般,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受阅方队展现出军事新布局的独特魅力,他们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担当。“一老一新”的完美组合,彰显了人民军队血脉的延续与不断壮大。

战旗方队的出现,让我心潮澎湃。每一面战旗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抗战的历史,是先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看着那猎猎作响的战旗,我仿佛听到了战场的枪炮声,看到了先烈们壮烈牺牲的场景。他们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装备方队令人惊叹不已。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如钢铁卫士般整齐排列,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涵盖了陆上、海上、防空反导等多个领域。新款装备集高科技、高精度、高威力于一身,彰 显 了 我 国 军 事科技的卓越成就;首次亮相的国之重器,更是令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从抗战时期的大刀长矛到如今的现代化装备,我们见证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也看到了人民军队日益强大的实力。

空中梯队编队飞行表演如同一曲激昂的战歌,将阅兵盛典推向震撼人心的高潮。由预警机领航,歼击机、轰炸机等多型战鹰组成的空中矩阵,以雷霆万钧之势划破长空,完整展现了我军现役主战装备的全谱系阵容。战机群以精准到米的编队间距保持严整队形,在湛蓝天幕上勾勒出钢铁雄鹰的壮美航迹,宛如一支蓄势待发的空中劲旅,彰显着令敌胆寒的制空威慑。这一幕让观礼者既沉醉于机械美学的视觉震撼,更深刻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空军锐意进取的磅礴力量和捍卫蓝天的坚定信念。

在庄严宏伟的阅兵盛典中,民兵方队让我深刻领悟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谛——唯有全国上下一心,全民共筑国防长城,方能稳稳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国家在和平与繁荣中稳步前行,人民得以安享幸福与安康的生活。

2025年九三大阅兵,不仅是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它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先辈们的牺牲和贡献;它激励着我们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以先辈们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