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狱中歌本》见证红色青春

    摘要:这本上饶集中营的《狱中歌本》,是我曾经当过新四军女战士的外婆冯云精心珍藏70多年的革命文物。上饶集中营纪念馆的展板上有外婆的简介:冯云(1916.8.15——2020.10.14),女,曾用名顾新、冯

  • 花名册上的山河

    摘要:开学首日,点名是惯例。我翻开那微卷的纸页,油墨与旧纸的酸气交织,这是九月独有的气息。“陈荇。”我唤道。第三排,细瘦女生应声而起,“到”声轻落,睫毛如风中叶脉般轻颤。这名字源自《诗经》“参差荇菜”,父母

  • 人生的“定海神针”

    摘要:小时候听《西游记》,最羡慕孙悟空那根能长能短、能粗能细的金箍棒。大闹天宫时它威风凛凛,通天河中又化作擎天柱镇住汹涌河水,护唐僧师徒安然渡河。后来才明白,这“定海神针”并非神话专属,每个人的人生中,其实

  • 九三大阅兵:铭记与奋进的激昂交响

    摘要: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宛如一座横跨时空的不朽丰碑,庄严肃穆地矗立着,它承载着往昔的烽火硝烟与今日的辉煌荣耀。这一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在此震撼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的“定海神针”

   期次:第8659期   作者:□王文昌

小时候听《西游记》,最羡慕孙悟空那根能长能短、能粗能细的金箍棒。大闹天宫时它威风凛凛,通天河中又化作擎天柱镇住汹涌河水,护唐僧师徒安然渡河。后来才明白,这“定海神针”并非神话专属,每个人的人生中 ,其 实 都 藏 着 这 样 一 根“针”——平日或许不显山露水,但当生活的风浪袭来,便能稳住内心,让人镇定自若。

爷爷种了一辈子田,他手中的 老 锄 头 便 是 他 的“ 定 海 神针”。锄柄被岁月打磨得发亮,包浆里嵌着经年的泥土,刃口虽有些缺口,却总被磨得锋利。有一年夏天,干旱肆虐,半月无雨,田里的稻子蔫了大半。村里人急得团团转,有的四处奔走浇地,有的唉声叹气,满脸愁容。爷爷却扛着锄头,稳步走向田里。他蹲在稻垄间,轻轻扒开泥土查看稻根,手指轻捏稻穗,指尖蹭过卷边的叶子,神色从容:“别急,稻根还没枯,等雨来了就能缓过来。”说着,他还编了个狗尾草蚂蚱递给我,又去培实田埂。后来,一场透雨降临,蔫掉的稻子重新焕发生机。爷爷站在田边,拄着锄头,阳光洒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容格外踏实。那一刻我明白,爷爷的“定海神针”不是锄头,而是他种田积累的经验,更是面对天灾时的从容心态。

邻居陈阿姨在巷口开了家小面馆,一守就是十年。她的面馆没有花哨菜品,只有阳春面、雪菜肉丝面等家常面食。汤底是她凌晨用猪骨慢火熬制的,面条是她亲手擀的,雪菜也是她自己腌的,独具风味。前两年,巷口新开了一家网红面馆,装修新潮,促销不断,吸引了众多顾客,陈阿姨的面馆顿时冷清下来。

有人劝她涨价、加网红浇头,她却坚定摇头,依旧凌晨四点起床熬汤、揉面、擀面。一天,店里只有我一个顾客,她热情地端来一碗面,还特意加了个溏心蛋:“天凉了,多喝点汤暖身子。”我问她:“阿姨,你不怕生意不好吗?”她擦着碗沿,笑着说:“我守着这面馆,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是想着老顾客来了,还能喝到熟悉的汤味。我妈以前熬汤,总说‘汤要熬够时辰,心要放稳’,这就是我的本分。”

不久后,那家网红面馆关门了,而陈阿姨的店里又渐渐坐满了人。有人说:“还是你家的面吃着踏实。”她低头时,眼里闪烁着平静而坚定的光。原来,她的“定海神针”,是对老味道的执着坚守,是对“本分”的坚守不渝。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竞争如何激烈,她始终坚守自己的节奏,不随波逐流。

原来,人生的“定海神针”并非神奇法宝,它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是稳住内心、稳住双手、稳住生活节奏的力量。只要这根“定海神针”在,我们就能稳稳地走过人生的每一段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