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城市治理当有“边角料”里见真章的智慧

    摘要:据有关媒体报道,合肥市近年来创新利用城市“边角地”建设便民停车场,累计新增停车泊位约6.4万余个,不仅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更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治理新路径。这看似微小的“边角料”革新,实则映照

  • “急救骑士”亟须制度“护驾”

    摘要:当救护车的鸣笛声,被红绿灯阻隔在拥堵的车流中,当急救人员因距离而无法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时,一种新型的城市救援模式,正在悄然兴起——“急救骑士”。这一创新构想,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基于外卖骑手独特优势,与现

  • 须给“急救骑士”披上保障“盔甲”

    摘要:外卖骑手参与急救,是城市应急体系的创新探索,也是社会文明的生动写照。他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熟悉路况、响应迅速,能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成为“黄金救援时间”的重要力量。从协助急救心脏骤停患者、救助交通

  • “租房新规”让更多人的安居梦想照进现实

    摘要: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开始正式施行。这部法规的落地,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无数为房租发愁、为权益担忧的租房者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人有机会共享政策红利,实现“

  • “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是多赢之举

    摘要:近日,在芜湖市繁昌区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实训基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模拟训练。近年来,该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开设特色课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是多赢之举

   期次:第8670期   作者:□沈峰

近日,在芜湖市繁昌区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实训基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模拟训练。近年来,该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开设特色课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近年来,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就此而言,芜湖市繁昌区“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畅通就业渠道,值得大力推广。“订单班”这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缺口和导向,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动供给侧精准对接需求侧,打造良性人才培养生态链,最终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各方受益的多赢局面。这不仅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生力量,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

进一步看,“订单班”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在教学、技能培训、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使学生在入校时就已经成为“企业人”,学习企业的文化和技术,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让毕业生与企业实现了“双向奔赴”。

当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正成为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环境、工艺流程和岗位技能,既节省了大量岗前培训成本,又降低了因人员流动带来的隐性损耗。显然,“校企共育、双师教学、课证融合、职业养成”的深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更高水平的新型技术人才。

当前,高技能人才在各个领域、岗位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先进的技术成果最终都需要靠技术工人去实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工人,才有可能发达繁荣。因此,从技能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就业的又一突破口,其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的逻辑,为产业升级与就业扩容注入新动能。

总之,“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协同的关键抓手,其可持续发展需兼顾企业效益、院校质量与学生权益。为确保“订单班”所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需要进一步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明确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并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衔接通道。这将有助于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