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2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淮南市以党建“一面旗”引领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摘要:本报讯淮南市司法局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理论铸魂“一面旗”,凝聚思想共识“一条心”。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建工作的“先手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

  • 芜湖鸠兹科创湾开园开启长三角科创新地标

    摘要:本报讯日前,芜湖市“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暨鸠兹科创湾推介会在梦溪科创走廊举行。省市领导、院士专家、高校院所和金融机构代表以及众多知名企业负责人齐聚芜湖,共同开启长三角科创新地标。会上,芜湖市作“科

  • 安庆市迎江区“行政+司法”双向赋能共绘美丽长江新画卷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安庆市迎江区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在机制创新、司法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执法司法共治,构建起“源头预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链条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共绘美丽长江新画卷。环资法庭“三审合一

  • 《黄山风景区旅游热线工作标准化手册》正式施行

    摘要:本报讯为进一步优化旅游热线服务处置流程、细化服务标准,为游客打造更加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9月19日,由黄山风景区综合执法局牵头起草的《黄山风景区旅游热线工作标准化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正式实施。这

  • 阜阳市推出“扫码用电”服务

    摘要:本报讯近日,阜阳市在口孜镇成功试点推广“扫码用电”服务模式,有效解决农村集镇摊贩临时用电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长期以来,农村集镇摊贩普遍面临“临时用电难”问题。摆摊经营时,四处寻找电源插座或私拉

  • 当涂:螃蟹丰收捕捞忙

    摘要:9月25日,当涂县螃蟹开捕节在该县塘南镇白马村河蟹养殖基地举行。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的当涂县,螃蟹养殖面积近26万亩,预计产量超过1.8万吨,产值18亿元。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河蟹

  • 桐城市打好新时代养老服务“组合拳”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桐城市财政局积极履行职能,打好资金保障、政策引导、多元供给的“组合拳”,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托举老年人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强化基本保障。始

  • 安徽建工推动建筑业向“智”向“绿”

    摘要:在“双碳”目标引领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势下,安徽建工集团所属建工工业化公司紧扣时代脉搏,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发展路径,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持续突破。今年上半年,集团建筑工业化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建工推动建筑业向“智”向“绿”

   期次:第8674期   

在“双碳”目标引领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势下,安徽建工集团所属建工工业化公司紧扣时代脉搏,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发展路径,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持续突破。今年上半年,集团建筑工业化业务同比增长 141.6%,1-8 月建工工业化公司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11.35%。

智慧工厂:建筑生产新模式

走进建工工业化长丰县智能工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有序而又绿色高效的生产景象: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抹面养护等工序均由智能化设备和机械完成,预制构件在流水线上源源下线。相比传统工地尘土飞扬、人工密集的作业模式,这里实现了“机器代人、智能控场”的跨越,为装配式建筑高质量产品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表明,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可减少建筑垃圾 80%,节约木材60%,工期缩短50%,减少水耗40%,节约材耗 40%。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工法革新,更是建筑理念的时代变革。

作为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领军企业之一,建工工业化积极布局 PC 构件、管桩、管片、桥梁工业化、模具模板、工业上楼、管涵、小型构件、砼保护层垫块等十大板块,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格局。今年以来,建工工业化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推动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在产业链协同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为安徽省建筑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引擎驱动“智造”新飞跃

建工工业化将科技研发作为核心战略,成立自主设计研发中心,并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今年以来,建工工业化累计获得省市级科研奖项 7 项,多家子公司获评“标准化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技术工艺方面,建工工业化公司自主研发的“预制构件凸起花纹制作”“预制外墙带线条下窗台制作”等工艺,获批安徽省工法,并参编《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化混凝土外墙应用技术规程》等标准规范。

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建工工业化自主研发的Smart-PC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设计、排产、生产、仓储、物流等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此外,自主研发的RFID芯片,让每一块构件都有了独立“身份证”,从制造到安装全过程可追溯,生产效率提升15%,异常损失减少50%,推动质量管理由“事后把关”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截至目前,建工工业化已拥有16项发明专利、百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主编地方标准 1 项,参编各类标准图集15项,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QC成果40余项。科技创新正持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攀登“智造”新高度。

绿色动能:锻造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建工工业化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构建节能降耗、清洁环保的现代生产模式。依托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工工业化实现了“光伏+屋顶”的一体化能源利用模式,每年节约用电43.4万度,节省成本近40万元。在建材选用方面,公司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在厂房扩建与设施改造过程中,优先选用可再生、可回收、低环境负荷的材料,从源头减少碳足迹,推动产业链绿色化升级。

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与噪声污染,建工工业化投资建设全封闭搅拌站。通过高效除尘与隔声技术实现无尘、低噪生产,显著改善厂区及周边环境,践行清洁生产理念。同时引入循环水生产系统,大幅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缓解环境压力。

展望未来,建工工业化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书写建筑工业化的新篇章。(晟束齐)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