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天长市:“小小仪器仪表”撬动近千亿级产业链

    摘要:在安徽的“东大门”天长市,仪器仪表这一“工业眼睛”,已从昔日的零散作坊,发展壮大为产值近800亿元的产业集群,掌控全国60%压力表市场,产品覆盖从高铁轴承监测到核电压力传感的高端制造全领域,撑起地方经

  • 淮南:推进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试点

    摘要:秋日的淮南寿县炎刘镇,层林尽染。在炎刘村苗木种植培育基地内,微风拂过树梢,枝叶沙沙作响,不时见到身影在林间穿梭劳作——这片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的林地,如今通过收益权量化改革,正逐步成为村民手中的“绿色存折

  • 文物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近日,在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云寺塔与周边景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秋日画卷。近年来,安庆市岳西县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耕文化建设,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发展、旅

  • 明光市多链融合激活凹凸棒基产业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明光市以凹凸棒基新材料特色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省级凹凸棒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连续三年在建设成效评估中位居前列。用好特色资源。依托凹凸棒基新材

  • 六安市多措并举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扎实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引领,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六安市局提请市政府出台《六安市贯彻落实质量强省工作部署推进质量强市建设2025年重

  • 合肥市探索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共享实验室”试点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7家,布局覆盖“6+5+X”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支服务全市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为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合肥市科技局积极探索开展“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安市多措并举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

   期次:第8679期   

本报讯 今年以来,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扎实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引领,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六安市局提请市政府出台《六安市贯彻落实质量强省工作部署推进质量强市建设2025年重点任务举措》,明确25个部门质量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举办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邀请知名专家授课,覆盖各级领导干部200余人次,参训人员质量意识和工作能力显著提升,为质量强基工程筑牢思想基础。

聚焦质量强链,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制定《六安市贯彻省局质量强链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任务清单》,发挥计量、标准等资源优势,为产业链提供精准支撑。深入氢能、电动自行车等产业链调研,组建12个质量攻关创新联合体,指导申报产业共性质量技术攻关项目,电动车线束质量提升攻关项目被省局列为首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推动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指导修订地方标准4 项,其中《霍山石斛》地方标准修订后,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 15%。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个,总数达256个,2025年抽检水电气三表 2123 块、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30组、燃油加油机100 台等,计量准确性显著提高。

深化质量强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动员企业创作质量文化作品42个,4个微视频、3 个典型案例获省级以上奖项,展现企业质量创新成果。大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2740 名首席质量官被录入平台,举办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培训班,培训人员超500人次。推进“皖质贷”融资增信,联合五部门出台实施意见,构建“政策宣讲+媒体宣传+联席会议”三维推广体系,精准筛选 695 家优质企业入库,4家银行推出特色化产品包,组织“皖美品牌”宣传进企业暨“皖质贷”银企对接交流活动,促成4家企业签约授信53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为280家企业授信73.34 亿元,发放贷款 40.21 亿元,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支持指导霍山县申报总局质量强县创新试点、百城质量提升试点等方案。霍山县出台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实施方案,投入专项资金 800 万元,推动区域质量提升。动员舒城、金寨等县区申报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带动全市区域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时简)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