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天长市:“小小仪器仪表”撬动近千亿级产业链

    摘要:在安徽的“东大门”天长市,仪器仪表这一“工业眼睛”,已从昔日的零散作坊,发展壮大为产值近800亿元的产业集群,掌控全国60%压力表市场,产品覆盖从高铁轴承监测到核电压力传感的高端制造全领域,撑起地方经

  • 淮南:推进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试点

    摘要:秋日的淮南寿县炎刘镇,层林尽染。在炎刘村苗木种植培育基地内,微风拂过树梢,枝叶沙沙作响,不时见到身影在林间穿梭劳作——这片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的林地,如今通过收益权量化改革,正逐步成为村民手中的“绿色存折

  • 文物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近日,在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云寺塔与周边景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秋日画卷。近年来,安庆市岳西县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深耕文化建设,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发展、旅

  • 明光市多链融合激活凹凸棒基产业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明光市以凹凸棒基新材料特色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省级凹凸棒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连续三年在建设成效评估中位居前列。用好特色资源。依托凹凸棒基新材

  • 六安市多措并举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扎实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引领,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六安市局提请市政府出台《六安市贯彻落实质量强省工作部署推进质量强市建设2025年重

  • 合肥市探索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共享实验室”试点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7家,布局覆盖“6+5+X”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支服务全市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为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合肥市科技局积极探索开展“共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南:推进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试点

   期次:第8679期   

秋日的淮南寿县炎刘镇,层林尽染。在炎刘村苗木种植培育基地内,微风拂过树梢,枝叶沙沙作响,不时见到身影在林间穿梭劳作——这片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的林地,如今通过收益权量化改革,正逐步成为村民手中的“绿色存折”。今年以来,淮南市以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试点为抓手,围绕“资源变资产、收益惠民生”这一目标,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新路径。

精准选址破题,从“全面摸排”到“试点先行”。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改革是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改革落地,市林业部门积极开展调研,聚焦“村集体统一管理、具备一定开发潜力”的林地资源,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对全市多个乡镇林地现状、群众意愿、管理基础等开展全面摸排。经层层筛选,寿县炎刘镇因“林地权属清晰、村集体经济有基础、群众参与意愿强”,成为全市首个试点乡镇。炎刘镇进一步细化推进,选定在炎刘村具体实施,该村 230 余亩集体林地由村集体管护,具有较好的经营潜力,群众对“盘活林地”需求迫切,为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为进一步打消群众顾虑,试点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宣讲、张贴公告等形式,清晰解读改革政策、收益分配方式与参与流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广泛改革共识。

稳字当头施策,“入股分红”加“保底收益”,为群众吃下“定心丸”。为进一步激发群众积极性,带动更多林地参与规模化经营,在集体林地收益量化基础上,建立“入股托管+保底收益”保障机制,并配套确权发证举措,让群众的收益有保障、权益能落地,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一方面,组织开展林地资产清查和成员身份认定,将 230余亩村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分配,让集体资产红利惠及每户;另一方面,针对部分林地已确权到户但村民管护能力弱等情况,吸纳 24 户群众参与,将其 110 亩林地“重新入股”村集体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实现资源集中高效利用。考虑到林地经营的周期性,降低群众风险,合作社明确“每亩为 1 股”,为 24 户带地入股群众提供700 元/亩/年的保底收益,无论短期经营盈亏,收益均按时发放,后续再依据经营情况探索分红,彻底打消群众对收益不稳定的担忧。此外,由林业部门统一设计《集体林地收益权证书》样式,明确标注持有人、林地面积、股权份额、收益分配等信息,2025 年 8 月,在试点村举办了权证发放仪式,村民领取权证时现场掌声不断,切实感受到收益有了“硬保障”。

多元经营提质增效,“合作+自营”激活林地造血功能。村集体合作社接管林地后,积极采取“对外合作补短板、自主经营拓渠道”的经营模式,推进林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经营收益。针对自身林业管护技术短板,合作社与有实力的林业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并对接部分林木销售渠道。借助企业优质种苗与管理技术,林地苗木成活率提升20%,长势显著改善。同时,合作社主动对接本地绿化工程需求,承接镇村道路绿化、村庄美化等小型绿化项目。今年已承接4个绿化项目,消耗苗木1.5万株,既减少了苗木积压,也为合作社增加了 30.17 万元的收入。目前林地主要种植桂花、女贞、栾树等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的树种,既守护生态底色,也为后续收益积累潜力。

当前,试点林地每年可产生经营性收益约20万元,除保障入股群众保底收益与日常管护成本外,也能为村集体积累发展资金,为后续分红、扩大经营奠定基础。下一步,淮南市将总结试点乡镇“稳收益、强经营、惠民生”等经验做法,在全市选择更多符合条件的地区推广试点,让集体林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引擎”,为建设生态淮南、美丽淮南注入新活力。

(蔺叶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