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金秋时节,全国“敬老月”活动持续推进。桐城市青草镇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创新打造“助农+敬老”服务模式,通过精准对接需求、跨部门整合资源,既为困境脱贫种植户化解葡萄滞销难题,又为辖区老年群体送去关怀,以双重实效彰显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
“3亩葡萄,1200多斤的收成,要是烂在地里,今年全家生活都没着落,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看着摘下来的最后一筐葡萄被搬上车,青草镇脱贫户程立中老人紧紧握住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程燕的手,眼眶泛红。今年80余岁高龄的程立中独自经营3亩葡萄园,这也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入秋以来,葡萄迎来丰收季,但因缺乏销售渠道、无体力搬运,1200余斤葡萄挂在枝头逐渐变软,成了老人日夜牵挂的“心头愁”。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每月“入户访民情”中得知该情况后,当即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以“爱心认购+定向捐赠”方式开展帮扶——由中心牵头筹集善款,组织人员采收葡萄,直接捐赠给辖区养老机构,确保老人收益不受损,实现“助农”与“敬老”双向联动。
方案落地后,便民服务中心牵头发起倡议,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部门纷纷响应,联动2个村居组建30人志愿队伍开展助农敬老活动。志愿者们筛选优质葡萄、小心采摘、认真分装。经过3个多小时的忙碌,采收的100余斤葡萄经现场称重后送往青草镇中心敬老院。在青草镇中心敬老院,志愿者们将葡萄仔细清洗后分给老人。“这葡萄真好吃,比蜂蜜还甜!”82岁的李奶奶咬下一口葡萄,笑着竖起大拇指。
“将助农与敬老相结合,解决了农户‘急难愁盼’,让敬老服务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程燕表示。下一步青草镇将把“助农+”模式常态化,建立“农户需求台账”与“特殊群体需求清单”,通过季度走访摸排、资源对接,推动“助农+敬老”“助农+助残”服务融合,同时联合本地企业搭建“爱心帮扶平台”,让民生服务从“单点帮扶”转向“系统赋能”,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彭思齐 许娟)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