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休宁县的广袤土地孕育出茶叶、茶干、泉水鱼、菊花等特色产业。近年来,该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按照“发展集聚化、体系现代化、链条一体化、产品品牌化”发展路径,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笔者走进位于五城镇的黄山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正在制作各种口味的茶干,车间内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近年来,五城镇全力打造产业强镇,围绕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品牌提升、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实施项目 9 个,加快推进五城茶干产业标准化、特色化、规模化,现有茶干生产加工主体100余家,把一片“小茶干”做成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我们有五城茶干、五城米酒 2 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干年综合产值已经突破 3 亿元,占地约 24 亩的五城镇酒旅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未来将有力推动茶干、米酒等产业规模化集聚式发展。”五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休宁县通过“顶层设计+园区承载+精准招商”三措并举,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每年安排 6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形成以县经济开发区绿色食品产业园为核心,商山眉茶加工区、五城茶干米酒集聚区等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引进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 12个,总投资达 16 亿元,落地黄山皖新徽三数字化生产等重大项目,建成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 个、特色产业集聚镇 3 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镇 72 个,五城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同时,注重农业主体培育,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累计培育家庭农场 47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3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 60 家。截至目前,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9家、亿元以上企业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35 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6 个。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企业、合作社和农户“1+1+1>3”的聚变效应,15家联合体实现总产值11.7亿元,带动7550户农户户均增收4200元。
近年来,休宁县还依托校地合作,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在鳜鱼养殖、茶园绿色防控等领域取得突破:“青鱼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养殖利用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通过校企合作组建了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启动了流口片区茶产业大脑试点建设,制定《黄山毛峰流口产区茶》团体标准;建成省级皖南花猪保种场1家、国家水禽核心育种场和国家水禽良种扩繁推广基地 1 个。13家农业企业获高新技术认证,7家企业跻身“专精特新”行列。“休宁松萝”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 30.09 亿元。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农业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休宁县加快农业品牌打造,初步形成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休宁松萝、新安源有机茶等45家主体、74个产品获绿色有机认证,4家企业入选“安徽老字号”,1个区域公共品牌、1个企业品牌、8个产品品牌入选“皖美农品”。
下一步,休宁县将以“园区集聚、科技赋能、品牌引领”为主线,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切实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特色小镇、产业强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汪钰婷 谷庆江)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