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 月5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近年来,我省财政以推进社保基金预算管理现代化为核心抓手,赋能基金管理“科学、规范、高效、智能”要素提升,基金运行态势平稳、存量持续增加,为全省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科学编制预算方面,省财政厅印制社保基金预算编制手册,加强与税务、人社、医保等部门协同,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缴费基数、人口调整等因素,建立多渠道收入预测模型,不断提高收入预算精准性。根据待遇政策 、享 受 人 群 数量、待遇标准等,科学测算基金支出预算,着力保障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待遇支出。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增强基金互济和抗风险能力,向赡养率高、基金运行压力大的地区倾斜。5年来,基金结余增加至6438.5亿元,增长99.4%。
聚焦预算执行规范,安徽省建立基金运行分析报告、定期通报、风险精算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监控。2025年各级财政对社保基金补助达1110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 13.79%;新增支出 36.7 亿元确保企业职工、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新增财政补助16.5亿元提高全省城乡居民月基础养老金25元。此外,在提高参保缴费率和征缴率、推进税务征缴体制改革、加强基金预算管理上下功夫,实施“数据找人”计划,建立数据共享比对机制。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增幅分别为 7.32%、5.55%、12.57%。同时,建立权利与义务对应、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公平与效率结合、激励与约束促进的社保基金责任分担机制,将缺口与基金预算、预算执行、支撑能力、考核结果挂钩。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保基金总收入 2320.96 亿元,预算执行进度 57.8%,同比增幅9.4%;基金总支出1686.03亿元,预算执行进度48.7%,同比增幅7.6%,收入增幅高于支出增幅1.8个百分点。
针对工伤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前支撑能力下滑态势,建立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机制,根据基金支缴率、事故发生率、支撑能力等实行差别化费率政策,建立工伤保险第三方核查、现场查勘、公开公示等制度,促进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平稳运行。通过剖析基金增减研判经济态势的底层逻辑,强化基金收支及参保增减变动分析,揭示企业户均参保人数负增长、失业金领取人数增长态势且趋年轻化、失业保障比上升等问题,形成专报报送省政府。同时,多渠道开展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实现释放市场红利与促进基金持续共赢。目前在各商业银行竞争性存放基金结余 1805 亿元,委托全国社保理事会运营规模达1354.8 亿元;将支持 小 微 企 业 、科技、银证担等纳入竞争性存放考核指标,不断释放社保基金引导激励市场要素配置的多重红利。
此外,安徽省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保基金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健全穿透式数字监管体系,以及财会监督与人大、政协、审计、社会公众监督相协同的监督机制。整合各类社保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决算、监督等环节的全流程全景线上管理,利用大数据等强化收支分析。同时,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社保基金预算全过程,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基金使用效益。(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