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1-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铜陵白姜

    摘要:铜陵与我的老家无为仅一江之隔,因有几位同学在此工作,我常去游玩,对当地风土人情和特产颇为熟悉,其中铜陵白姜让我印象深刻。我幼时极少吃姜,只因家中做鱼常放姜片调味,不慎咬到,辛辣直冲脑门,难以接受,此后

  • 秋访马尾河湿地公园

    摘要:一个秋日午后,天空澄澈如洗。我骑车沿着兆河岸向北行进,不知不觉间,马尾河湿地公园已然映入眼帘。马尾河,是巢湖“三百六十汊”中的一员,静卧于巢湖市槐林镇与庐江县盛桥镇交界的水廊,与兆河紧密相连。这片历经

  • 来碗淮北烫面

    摘要:来碗淮北烫面,这已是我无数次前往淮北的念想。老唐接风时,一句“老规矩,来碗烫面”瞬间勾起我的馋虫,我笑着应下:“那必须,就馋这一口!”淮北烫面,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贞观年间,由勤劳农人首创,明清时经

  • “崇墉障流”:弹痕镌刻的和平警钟

    摘要:早就听闻寿春古城墙上的“崇墉障流”,心中满是向往。所谓“崇墉障流”,乃是古城墙上一处排水涵洞的地面建筑。横匾上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意为高墙阻流水,正因如此才建造了此涵洞。涵洞看似浅浅,却有人视它为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访马尾河湿地公园

   期次:第8705期   作者:□孙功俊

一个秋日午后,天空澄澈如洗。我骑车沿着兆河岸向北行进,不知不觉间,马尾河湿地公园已然映入眼帘。

马尾河,是巢湖“三百六十汊”中的一员,静卧于巢湖市槐林镇与庐江县盛桥镇交界的水廊,与兆河紧密相连。这片历经修复的千亩生态公园,如今已成为环巢湖湿地群落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将生态涵养、亲水乐趣与悠然野趣完美融合。

踏入湿地公园,一幅宏大的水墨画卷沿着兆河徐徐展开。辽阔的草甸温柔地依偎着河岸,一眼望不到尽头;烟柳轻笼薄纱,芦苇荡如雪白的浪涛般翻涌,惊起点点鸥鹭,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临湖远眺,波光粼粼,让人不禁想起“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千古佳句。而更吸引我的,是深藏于此的三国烽烟余韵。

赤壁之战的硝烟散去,三国鼎立的局面初现。曹操壮志未酬,不甘偏安北方,挥师南渡巢湖,剑指东吴孙权。数十万大军在盛桥一带安营扎寨,营寨首尾相连,前锋直达白湖之畔,后阵蜿蜒至巢湖南岸。岁月更迭,地名成了凝固的历史,“马尾河”由此得名。两军对峙,僵持许久。为长期作战做准备,曹操下令三军,一边厉兵秣马,一边开凿水道,这便是今日兆河的前身——古称皂河。曹操的宏图是打通白湖与巢湖,以水网天堑抵御外敌。奈何天不遂人愿,最终只留下“半途之堑”。这一搁置,便是1700多年的沧海桑田。直到20世纪50年代,江淮儿女才重拾古人遗志,终于贯通了这条沉睡的河道。

同为湿地,马尾河有着与滨湖湿地截然不同的野性之美。风过处,沿岸芦苇沙沙低语,与粼粼波光共舞,撩拨着人的心弦,尽显未经雕琢的天然逸趣。然而,这片诗意栖居地的重生之路充满坎坷。曾几何时,固圩垦殖的喧嚣、工业污水的侵蚀,让湿地的“芦苇荡”“大草滩”逐渐萎缩,水环境满目疮痍。转机出现在环巢湖生态治理规划的实施,特别是 2014 年后森林长廊、河道清淤等工程相继展开。马尾河依托原有水脉,精心装扮,涵养湿地生境,吸引万千生灵。到 2017 年主体工程完工,一幅崭新的生态画卷已然呈现:碧波之上,水鸟翔集,构筑起空中乐园;清流之下,鱼虾嬉戏,编织出水下迷宫。

沿着湖岸漫步,左侧荷香渐浓,仿佛坠入绿色的海洋。碧玉般的荷叶,宛如身着罗裙的少女,盈盈环绕着水中汀洲,翩翩起舞;堤岸垂柳也不甘寂寞,舒展着长袖,随风轻轻应和。清风、翠叶、澄波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童趣盎然的画卷。最奇妙的是,蓦然抬头,姥山岛雍容的侧影悠然浮现在浩渺的烟波之上。若天公作美,晴朗无云,甚至能望见岛上文峰塔那穿越时空的剪影。

此时,夕阳西沉,天色从澄澈的湛蓝,渐渐晕染成橙红,最终沉淀为紫灰。漫天霞彩倾泻湖中,刹那间,仿佛整片湿地都在燃烧。归巢的鸟儿划破暮色,纷纷栖落芦苇丛。白昼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湿地陷入一种深邃的安宁,宛如一位阅尽千帆的智者,终于寻得灵魂的休憩之所。

这是一种无垠的静穆,一种刻骨的安详。置身其中,面对这份辽阔、安详、静默与恬美,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孟子》中“沧浪之水清兮”的咏叹,《诗经·魏风·伐檀》里“河水清且涟漪”的描绘,陶潜《归去来兮辞》中“临清流而赋诗”的神往……那些穿越千年的清澈意象,在此刻重叠、复活。马尾河,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无论走到何处,你的静美、安详与深邃,都无穷无尽……

转身告别时,终究忍不住回眸凝望。这方水土,已如挚友,我定会再来,听鸟鸣洗耳,听风语传情,看草木枯荣,共度春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