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8-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集智“会诊”为电网“把脉”

    摘要:7月份以来,矿井供电负荷持续攀升,中煤新集一矿供电队几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智慧团”,对矿井电网设备线夹、端子箱、消防设备以及后台数据监控系统等隐患进行现场排查“会诊”,提出多条合理化建议,为电网“迎峰

  • 改良绿豆汤成了工地“爆款”

    摘要:“再给我来一碗绿豆汤。”烈日下,满脸汗水的钢筋班班长王辉站起来仰着头喝掉了碗底的绿豆汤,咧着嘴满足地笑着,“你们这绿豆汤喝着还真解渴!”告别了漫长的梅雨季后,江苏苏州迎来了酷热的“焖蒸天”。中铁四局二

  • 员工高温作业单位应发放高温津贴

    摘要:案例 江某于2014年1月入职安徽省某河道工程公司从事工程项目工作,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工作安排,江某需长期在户外进行作业,一年四季均如此。2019年4月,江某离职,随后申请劳动仲裁

  • “清凉礼包”+安全宣讲,暑天里的关爱真爽

    摘要:面对高温“烤”验,中建五局安徽公司皖中分公司一边抢抓工期不松懈,一边通过多种方式关爱生产一线的劳动者——    “高小强中暑啦!”8月10日下午3时许,随着一声

  • “上蒸下煮,每天要出几斤汗”

    摘要:8月10日9时许,笔者来到位于铜陵市经济开发区的铜陵有色铜冠冶化分公司球团车间。据了解,铜冠冶化分公司球团车间是将铁精粉和硫铁矿制酸后产生的“红粉”通过造球、焙烧等生产工艺制成球团,供炼铁使用。车间的

  • 高温高炉高“烤”

    摘要:8月10日上午,天空下起了小雨,潮湿闷热的感觉挥之不去。在中国宝武马钢炼铁总厂炼铁一分厂高炉生产现场,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一号制粉,一号制粉,请将1号高炉27号枪送煤……”炉体管理工汪孝保一边用对讲

  • 直面“烤”验“汗”卫进度

    摘要:从8月1日开始,合肥从持续梅雨直接切换到“烧烤”模式,连续一周出现35℃左右的高温天气。作为合肥市的重点项目,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项目部也立即从战内涝转换到战高温的“战斗”中。科学安排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良绿豆汤成了工地“爆款”

   期次:第7413期   

“再给我来一碗绿豆汤。”烈日下,满脸汗水的钢筋班班长王辉站起来仰着头喝掉了碗底的绿豆汤,咧着嘴满足地笑着,“你们这绿豆汤喝着还真解渴!”

告别了漫长的梅雨季后,江苏苏州迎来了酷热的“焖蒸天”。中铁四局二公司春申湖路改造项目果断采取行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爱心流动车 清凉送到站”活动,每天两次为现场施工人员送去防暑降温物品。

“流动车里的防暑降温物品应有尽有,要说最受欢迎的,那非我们‘改良’过的绿豆汤莫属了!”志愿者刘改英介绍道。

      在志愿者开展“送清凉”活动之初,刘改英曾不止一次听到过现场工人们抱怨天气太热,送到现场的绿豆汤如同“白开水”一般,根本达不到清热解暑的效果。刘改英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工作之余进入“钻研模式”,思考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改英接触到了当地小吃——“苏式绿豆汤”。“苏式绿豆汤”作为当地的“解暑神器”,刘改英敏锐地觉得它可能会受到现场施工人员的欢迎。

为了制作出好吃解暑的绿豆汤,刘改英几乎吃遍了项目附近的小店,主动学习制作工艺,再回到项目亲手制作。她在传统苏式绿豆汤的基础上,加入使人清凉的薄荷水,去掉甜腻的葡萄干、蜜枣等配料,同时尝试提前熬制进行冷却,经过多次的失败和总结,春申湖路改造项目的自创“冰镇绿豆汤”终于成功上线。一碗碗绿豆汤消除了施工现场人员的酷热,大家伸出大拇指,连连赞叹,“真好吃!”

在刘改英的带动下,项目后勤人员纷纷尝试改良创新其他防暑降温物品,自制的酸梅汤、冰凉粉也接连登上“爱心流动车”。

“你们这个办法好呀!送了清凉暖了人心,给你们项目点赞。”点滴清凉,不仅浸润着一线工人们,连旁站监理人员都连连竖起大拇指。(彭学亮  万三宝)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