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政策这么好,我还年轻,有手有脚,只要勤快点,一定能跟奶奶过上好日子!”在蒙城县许疃镇邵于村,28岁的王康康对未来满怀期待。
王康康是个苦命孩子,五岁那年父亲去世,十一岁时母亲也不幸离世,留下他和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在奶奶的拉扯下,王康康长大成人,并在2010年娶妻生子,那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可好景不长,随着孩子出生,家里各项开支逐渐增加,王康康在村里务农、打零工的收入已是入不敷出。妻子提议两人一起外出打工赚钱,可他牵挂着奶奶年事已高,又身患残疾需要人照顾,不忍心离开,夫妻二人常常为此吵架。贫贱夫妻百事忧,2012年,妻子终于不堪忍受贫穷,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王康康备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家庭也断了收入。
2014年,村“两委”干部了解到王康康家庭的实际情况,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其申请享受光伏、低保、新农合、残疾救助等各项扶贫政策,保障了祖孙俩的基本生活。
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年纪轻轻的王康康就这样当起了贫困户,扶贫干部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赵安荣在了解了王康康的家庭情况后,决定转变其思想观念,引导他靠劳动改变生活。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边结合扶贫政策,为王康康制定帮扶计划,为他积极申请土地流转项目,一边引导他重树生活信心。
“你是孝顺的孩子,但如果一直没有收入,怎么让奶奶过上好日子?”“你还年轻,人生的路还长,不要因为一时的打击迷失了方向”??在赵安荣等扶贫干部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和政策灌输下,王康康渐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人变精神了,也不再游手好闲了。今年疫情有效控制下复工复产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介绍下,王康康来到离家不远的镇工地上打零工赚钱,这里工作机会比村里多,早出晚归也能照顾到奶奶,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新生活。
每天早晨,王康康出门前都在奶奶床头触手可及的地方放好一杯水和一些面包;晚上,辛苦了一天的他回来后第一时间给奶奶清理、擦洗、翻身,再去做饭给奶奶吃。工地上的活虽然辛苦,但他总是把奶奶安顿好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躺下休息。他的事迹渐渐传开,王康康也成为远近闻名有孝心的人。
为了让王康康能安心在外工作,赵安荣和村“两委”干部常常到他家中走访,探望老人的身体状况,给她添些茶水;有时热心的邻居也会在中午送来适宜的饭菜。所有人的关心,王康康都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我现在每个月打工收入有两千多,白天干活,早晚还不耽误照顾我奶奶,谢谢你们!”
通过辛勤的劳动,原来靠政府补贴、救助收入的贫困户王康康,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预计到今年年底能靠工资性收入达到人均1.5万元,家庭收入3万余元。
今年7月,当扶贫检查组问到王康康建档立卡以来生产生活状况有何变化时,王康康感慨万千:“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里的干部和工作队,是他们让我重新活了过来,让我知道勤劳致富不是一句口号!现在我奶奶已经96岁了,我不能倒下,我要靠双手带着奶奶过上小康生活!”
(曹玙秋 本报记者 何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