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以“中国徽茶,迎客天下”为主题的2020第十三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茶博会展览面积共计5.3万平方米,展会设三大展馆、十二大展区。主展馆设立供销合作、安徽名茶、全国名茶、境外名茶等展区;8号馆设立茶叶加工设备、茶叶包装机械、茶叶检测设备等展区;9号馆设立茶文化、茶器工艺、再生茶及衍生品等展区。
在这里,不仅能品味购买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各种好茶,体验感受制茶、品茶的流程,也可以通过粉墙黛瓦的建筑和独具特色的服饰领略到悠久的茶文化。现场还有百名茶主播现场直播带货卖茶,看茶样、唱茶歌、说茶史,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叶展。
主展馆还单独配置了扶贫展区,展示了来自合肥、六安、铜陵等全省各地扶贫企业的产品。“我们会请一些劳动能力较弱、不容易找到工作的贫困户回来劳动,按照正常劳动力价格结算工资,也会指导一些劳动能力较强的贫困户种菊花,并且直接收购他们的鲜花。另外,我们还会以高于市场价100元每亩的价格优先租赁贫困户的土地。一个正常的贫困户跟着我们的话一年大概可以挣个15000元左右,还可以照顾家里田地。我们平均一年大概可以帮助六七十户贫困户吧。”安徽格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旌德县格瑞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北春介绍说。安徽格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菊花茶,累计带动贫困户312户,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先后捐赠菊花种苗30万株。
据统计,2019年,全省茶叶达304.2万亩,综合产值471.44亿元。茶产业也逐渐成为惠及茶农和山区经济的重要支撑,成为脱贫攻坚重要的富民产业之一。全省主产区茶叶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40%以上,山区贫困村共有茶园91.2万亩,每亩茶园年收益约6000元,茶叶已成为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
另外,本届茶博会上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实验室首次亮相,展示了业界最新最优科技成果,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这个抹茶重组米是由南瓜、魔芋淀粉、小米、抹茶粉等医生推荐高血糖患者可以食用的成分做成的,有大米的口感和风味,但含糖量很低,适合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食用。”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沈周高向记者介绍了几款他们的新产品,除了含糖量低的抹茶重组米,还有适合年轻人喝的健康纯茶饮料,用冷水就可以溶解、没有任何茶渣的冷泡茶等等。
实验室还研发了我国首条绿茶清洁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研制了系列名优绿茶、红茶、黄茶等自动化生产线,联合研制了茶叶色选分级、快速检测、茶园机采等装备,整体提升了我国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技术和装备实现全国18个茶叶生产省的全覆盖,并出口至越南、印度等10余个产茶国,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32亿元,新增效益12亿元。
茶博会上还现场举行了集中签约,共签约25个项目,累计金额近28亿元。据了解,这些签约项目单个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将引领和带动安徽茶叶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报见习记者 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