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是块读书的料。”说这话的是我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上小学之前一直在家疯玩,也没幼儿园可上。一年级报名时,老师会做个小测试——让孩子从1数到10。当时,正是那位语文老师考我。我一紧张,数到一半时居然卡住了。她没有卡我,我顺利地入了学。一个多星期后,母亲问她:“我伢仂在学校么样?”语文老师脱口而出:“这个孩子是块读书的料。”我记住了母亲当时的笑脸,也记得语文老师摸了摸我的头。从此以后,我总觉得自己是块读书的料,应该把心思用在读书上,而不是放牛、玩斗鸡、玩弹珠上。“明明可以,为什么不呢?”说这话的是高一的英语老师。
读高中时,学校没有足够的宿舍,我便在校外租房住。离开了父母的视线,也远离了老师的身影,当时的我变得飘飘然,成绩下降得厉害,英语甚至不及格。有一天,英语老师来我租住的房东家串门,看到我和同学聚在一起打纸牌。没说什么,就离开了。在后来的一次班会课上,他说:“明明可以,为什么不呢?”他说,曾经我有位资质很不错的学生,平时没把控好自己,造成学业荒废;而有位资质一般的学生,因为勤奋、坚持,最后考上了大学,改写了人生。我读懂老师的用心,自那以后,我收起了贪玩的心,知耻而后勇。“在学校犯错误,老师可以原谅你;走上了社会再犯错误,只能自己承担后果。”这是上大二时,一位思政老师的话。
他讲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却用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这个经验之谈。他让我明白了,青年该有青年的样子——敢于尝试,不怕跌倒,对社会抱以热情,即便是犯了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但当一个人成年后走上社会,那就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有一份担当,最好“不二过”。
小学恩师的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自信;中学恩师的话,让我懂得不要虚度光阴;大学恩师的话,告诉了我对生活抱以热情和担当。这三句箴言,让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