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在铜陵市经济技术区铜陵有色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公司,成功实现“尾砂+胶凝材料”为主要材料替代砂、石、水稳层材料在建筑上应用,尾矿砂制作道路、地面基层水稳层厚度达350毫米,全面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我公司将在基地搬迁中,从水木冲尾矿库取砂6万吨,用来铺设地面基层10万平方米,节约成本200万元,同时减少3.2万吨砂、3万吨石,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铜冠建安公司经理查全钢说。
在风景秀丽的铜陵市乌木山,周边住宅林立,地处山半腰的水木冲尾砂库就像城市中的“疮疤”。据介绍,这是铜陵市多年来想方设法减量化综合利用的重点。铜陵有色像水木冲尾矿库中库存的尾矿砂约有5000万立方,每年冶炼化工企业产生的渣尾矿、中和渣及石膏等约有800万吨。
铜陵市作为全国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制定了《铜陵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创建“无废城市”中,作为铜陵市“半壁江山”的铜陵有色,有能力有义务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铜陵有色始终秉承‘高效利用资源,贡献社会进步’的企业使命,契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发展理念,是铜陵有色‘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内需动力。”铜冠建安公司党委书记王伍升说。在建安新型环保建材公司,一座现代化充填胶凝材料生产线拔地而起。到今年5月末,该公司年产充填胶凝材料提高到50万吨。
与建安新型环保建材公司仅隔一条公路的金冠铜业分公司,是全国第一大单体矿铜冶炼工厂,每年产生近200万吨的二次尾渣、水淬渣等固废。建安新型环保建材公司变废为宝,对此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不仅建设自动生产线和调度指挥中心,还建成了一座3层科技研发中心,各种化验、检测、试验设备等一应俱全。”该公司高级技术主管陈贵斌说,公司与重庆大学签订铜尾矿砂行业标准制订的合作协议,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签订铜尾矿矿综合利用协议,均制定产品标准及工艺标准,完成产品的鉴定、认可,并在市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在月山铜矿、安徽铜冠(庐江)铜业公司,高耸的充填站塔罐成为矿山地标建筑,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选矿排出的尾砂与胶凝材料配比混合充填到井下采空区。
“通过将矿粉、水泥熟料、石灰、激发剂配方后替代水泥,不仅降低充填生产成本30%,而且充填抗压强度高出许多。”陈贵斌介绍。
不仅如此,铜陵有色铜阳极泥综合利用、有色二次资源回收、铜矿井下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铜延伸加工废料循环利用,铜产业全产业链减废模式基本形成。
现如今,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公司已经对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尾砂、冶炼废渣综合利用,产品结构日趋多元化,形成了纸面石膏板、水泥缓凝剂、预拌砂浆等系列产品,申报的“资源型城市大宗铜尾矿规模化增值消纳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被列为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
(夏富青 李海波 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