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苹果”的话题中,竟然有那么多精彩异常、感人至深、给人启迪。
锦州的苹果。毛主席在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一篇重要讲话中说道:“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毛主席用这个“不吃苹果”的故事,教育全党要加强纪律性,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不变。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支前馆里,就珍藏着一面颁发给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的“秋毫无犯”的锦旗文物。现在,虽然这段光辉的岁月已经远去了,但是“苹果”的精神,成为了这个城市的象征,更化作了全党全军的制胜法宝与优良传统。
上甘岭的苹果。在电影《上甘岭》中,有一个采用长镜头拍摄的“一只苹果在战地坑道的志愿军战士的手中次第传递,却没有一个人去吃他一口”的故事感人至深。有人以为这是电影的虚构,其实当时战场上的真实情况比这更壮烈。据抗美援朝老兵回忆坑道战时说:“水运不上去,志愿军司令部下令调运了4万多公斤苹果往坑道送,你知道运上来多少?就2个!死了好多人,我们的坑道口就躺下34个。34个啊!怨不得那苹果转了好几圈也没人吃,谁舍得吃啊!”上甘岭的苹果,诠释了胜利之师战无不胜的真谛。
伊甸园的苹果。在神话传说中,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园中的神奇苹果,他们因此拥有了智慧也有了羞耻之心。
牛顿的苹果。由于那只神奇的苹果,不偏不倚地砸在了正在苹果树下沉思的牛顿的头上,于是诞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进而引发出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乔布斯的苹果。那只啃了一口的苹果的横空出世,向我们展示出了技术美学和器物美学的奇迹,它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有力地攫取着全世界消费者的财富和激情。
当下还有一个苹果,一个切开的苹果。那是华为的标识,被诠释为:“在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华为的苹果,所彰显的是“不破不立”的创新理念;所预示的是无与伦比的时空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