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冬后,开春前,是乡间挖莲藕的好时节。江南之地,三步一池,五步一塘。乡里人家,屋前屋后有水池的,都习惯在里头种点荷花,无需费心照料,还能贴补家用。入了冬,更是挖莲藕的高峰期。其实,莲藕早就长成了。但在夏日里,主人家都舍不得挖,继续让莲藕长着;到了秋天,忙着秋收,也没那闲工夫。入冬,进入冬闲,总算能腾出手来了。挖莲藕,看着美,实则极苦。那年头,可没水下保暖的装备。要下水,还不能穿多。捋起袖子,卷起裤腿,寒风中瑟瑟发抖着,下到水里。大半身浸泡在冬日的冰水中,牙齿直打颤,一把挖莲藕用的铲子,便是全部的工具。
光有下水的勇气,还是不够的。挖莲藕,还得有耐心。水很冷,让人巴不得立马就上岸。可偏偏还不能急,得细细慢慢地挖。否则,莲藕破了皮,或者断了,卖相不好,大半个冬天的辛苦可就打了折扣。
挖的人不轻松,洗的人同样不易。洗莲藕,看似轻松活儿,可没经历过的人,断不知其中的琐碎。把莲藕挖出来,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则在于清洗的功夫。洗得不干净,自然卖得不好;要干干净净,把泥巴洗净,但又不能用力,否则洗破外皮,第二天莲藕就发黑了。
所以每年冬天挖藕这事儿,真令人又爱又恨。入冬后到开春这段期间,集中挖莲藕,还有一个原因。乡里人家,但凡有喜事,总习惯在冬日里操办。过年前后,人闲,好日子也多,利于喜事。办喜事的人家,桌上少不了的,就是一大盘莲藕。
有藕,与“有后”谐音,寓意美美满满,早添贵子。这红事里的莲藕,也常令乡里种藕人家爱恨交织。挣得多,这是自然的;可同时,也更费劲。婚事用的莲藕,得成双成对,有大有小,完完整整,且卖相颇佳。对挖藕人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困苦的日子里,藕是希望,也是折磨。但因为有了藕,在冬日的寒风里,酝酿着来年的希望,也未尝不是一桩激励人心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