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8-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七夕情思

    摘要:立秋过后,暑气渐消,秋虫呢喃,新凉怡人。七夕,空气中弥漫着庄稼成熟的气息、流淌着人间真情的味道。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又称女儿节、少女节。传说与牛郎相会前,织女要梳

  • 温馨时刻

    摘要:

  • 拾一场黄梅旧梦

    摘要:那日路过一个公园时,被戏曲之声所吸引。我循声走去,只见公园一隅,一群老者们身着戏服,悠然自得地表演着经典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唱至精彩之处,围观的人们纷纷鼓起掌来。喝彩声中传来一个稚

  • 开城一瞥

    摘要:穿三桥越长江,大巴车稳稳地行驶在江北广袤的大地上,心情犹如蓝天下明媚的阳光,愉悦舒畅。一路向西,视野豁然开朗。碧空如洗,白云悠闲,远山含翠;道旁绿树成荫,水田禾苗茁壮;一只只白色大鸟在空中翱翔,同行有

  • 油灯往事

    摘要:油在,灯在,油灯只剩零星的碎片。20世纪70年代末,老家尚未通电,夜里二哥就着玻璃罩煤油灯,坐在潮湿的天井房里写作业,弄堂里躲猫猫的孩子、房顶上乱窜的老鼠都无法分散他的注意力。那时玻璃材质的煤油灯算奢

  • 一条河的幸福

    摘要:“这条河真的变清了!”回家探亲时,我止不住地惊叹道。儿时印象中,它并非如此貌美。这条河需要消化左岸的菜市场和一溜儿小平房里排出的污水,也需要承受右岸的工厂昼夜不息排出的废水。它每天都为了岸上人们的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拾一场黄梅旧梦

   期次:第8150期   作者:□丁思晓

那日路过一个公园时,被戏曲之声所吸引。我循声走去,只见公园一隅,一群老者们身着戏服,悠然自得地表演着经典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唱至精彩之处,围观的人们纷纷鼓起掌来。

喝彩声中传来一个稚嫩的询问声:“爷爷,这唱的是什么呀?”我转头望去,只见一位老人牵着一个小女孩站在人群中。老人笑着说:“他们表演的是《天仙配》,讲的是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伴着老人的声音,我的思绪渐渐飞远。

爷爷在世时也常哼唱黄梅戏,我对《打猪草》《夫妻观灯》等经典黄梅小戏的认知,都来自于爷爷的哼唱。我已记不清第一次看《天仙配》是何时,只依稀记得那天爷爷打开央视戏曲频道,屏幕里播放的正是董永槐荫树下问媒的桥段。

戏中董永问了两遍槐荫树可否与七仙女成婚配,都不见槐荫树出声。我看得着急,便问:“爷爷,槐荫树会开口吗?”爷爷则意味深长地笑笑:“不开口哪会有后面的故事呢?”后来,槐荫树果然开口说话,七仙女与董永如愿以偿成婚配,满怀热情地奔赴他们向往的生活。

而在戏外,我们也同故事里的人物悲喜与共,随着声声黄梅尝人生百态。爷爷爱黄梅戏入骨,春耕时哼的是《打猪草》,秋收时唱的是《到底人间欢乐多》,欣喜时总要哼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苦闷时也能想起那句“大哥休要泪淋淋”。在他的人生里,无论怎样的场景都可以匹配到适合的黄梅戏曲目。少时的我,也总是带着笑一遍遍地听他那些关于黄梅戏的生活哲学。

表演的老者嗓音清脆响亮,阵阵掌声将我从回忆中拉回。我轻轻拭泪,一时间心情格外悲恸。当年哼戏的人永远地留在了岁月深处,而那个听戏的女孩,懵懂间已独自走过十余年光阴。我唏嘘不已,转身离去之际看到那位老人眯着眼睛伴着戏曲的调子哼唱着,女孩则乖乖地趴在爷爷的膝盖上,专心地望着戏中人。

我不禁思索,我在这场际遇里看到了当年的旧时光,那身边鼓掌的人们又通过这场戏看到怎样的人生呢?或许我们都是旧时光的追寻者,经久不息的掌声,便是我们在回忆岁月里那些倏忽而逝的旧梦。离去之时,那位老人哼着曲子弯腰把孙女架在肩上,女孩就如当年的我一样喜笑颜开,乐呵呵地跟着节奏拍手。

我突然明白,无论日子过去多久,幼时亲人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哼唱,都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旧梦。它是一道温柔的风,抚过当年的孩子们。如今这道风,又从时光里走来了,它带着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再一次抚过孩子们,完成了它的传承。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