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八,吃椿芽。”清明前后,正是椿芽鲜嫩之时,从树上采摘下来,做成一道道美食,吃起来满口都是春天的气息。
香椿在我国食用历史悠久。宋代《图经本草》中写道:“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清代《素食说略》中记载:“香椿以开水焯过,用香油、盐拌食甚佳。”香椿还有长寿的寓意,人们常用“椿寿”“椿龄”祝福长辈高寿,成语“椿萱并茂”,说的就是父母均健康长寿。
作为节令时鲜,椿芽香气独特,味道鲜美,吃法多样,凉拌、清炒、油炸皆可。这种“树上的蔬菜”,不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而且还具有健脾开胃、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对于香椿,我有着别样的情怀。小时候,我不爱吃蔬菜,却对椿芽情有独钟。一天,母亲从集市上买回两大把紫红色的椿芽,鲜嫩而清香,我拿着闻了又闻,不肯撒手。母亲把它濯洗干净后切碎,打入鸡蛋,加入调料,搅匀,锅中放油煎炒,随着一阵“嗞啦”的声响,霎时,满屋溢香,馋得我口水流个不停,一出锅便抓起一块往嘴里塞,烫得直跺脚。
“娃儿,慢点吃,椿芽多着呢……”母亲笑着说。接着,她又做了外酥里嫩的油炸“香椿鱼儿”,还有香椿烙饼、香椿拌豆腐。在物资匮乏的日子里,那顿“香椿宴”留在舌尖上的幸福滋味,让我至今难忘。
父亲见我如此喜爱香椿,便从集市上买回一株香椿苗种在院子里,浇水、施肥,精心培植。香椿有“父亲树”的美誉,长到胳膊粗细的时候,地下根须在不经意间就拱出来一株株幼苗,父亲把它挖出来,送给左邻右舍栽种。从此,我家这棵香椿树的后代,让全村人实现了“香椿自由”。在此后的日子里,母亲做的香椿辣酱,更是让我在学生时代过足了“香椿瘾”。
香椿伴我一路从农村走向城市,度过了一段清贫而又难忘的时光。
“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又到椿芽飘香时,我再次回到久别的故乡,父母都已故去,寂寥的院子里,门窗斑驳锁已锈,椿芽满树香依旧,那一株株椿苗,在春风吹拂中沙沙有声,懵懂地望着我,“笑问客从何处来?”恍惚间,我仿佛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娃儿,慢点吃,椿芽多着呢……”那一刻,我泪眼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