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徽颂歌

    摘要:安徽,安徽别样的美丽黄山巍巍,一望无际巢湖淼淼,风光旖旎从远古到现在多少人被你陶醉多少人被你吸引逍遥津渡,岁月悠悠皖南古村,遗风习习这是一片传奇的土地徽剧庐剧黄梅戏新安理学桐城派徽风皖韵名人荟安徽,这

  • 多一双筷子

    摘要:我是跟着父亲长大的。父亲不苟言笑,对我处处严格要求,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不过随着我年龄越来越大,父亲对我的管教不得不越来越松。后来,我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他管束我的方式慢慢变得含蓄,比如每年

  • 梨花绽放春意浓

    摘要:

  • 璎珞岩

    摘要:自古龙眠出隐士,云门峡谷也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来过这里的名人不胜枚举,明代有思想家、哲学家方以智,贵州巡抚赵釴,北宋有文学家苏辙,画家李公麟,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清代有名臣张英、张廷玉父子……入

  • 春来椿芽香

    摘要:“三月八,吃椿芽。”清明前后,正是椿芽鲜嫩之时,从树上采摘下来,做成一道道美食,吃起来满口都是春天的气息。香椿在我国食用历史悠久。宋代《图经本草》中写道:“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清代《素食说略》中记

  • 春天的馈赠

    摘要:在宿松老家,人们将未出土的春笋称为“黄杪笋”。“黄杪笋”既脆又甜,可煮可炒,除了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高纤维更能去油腻、清肠胃,堪称笋中上品,席上珍馐。记得那个不蓄竹子、放开挖笋的“荒年峦”,毛头

  • 新安江畔路转回

    摘要:朋友一脸惋惜,说我这时探江真不是时候,“看新安江,一定要烟雨蒙蒙才会找到感觉。”朋友说这话时,我们的车已过了深渡码头,在江边一处有树荫的地方停了下来。蓝天如幕,竟然连一丝云彩都没有。远处一重重青山,恰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来椿芽香

   期次:第8306期   作者:□姜国建

“三月八,吃椿芽。”清明前后,正是椿芽鲜嫩之时,从树上采摘下来,做成一道道美食,吃起来满口都是春天的气息。

香椿在我国食用历史悠久。宋代《图经本草》中写道:“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清代《素食说略》中记载:“香椿以开水焯过,用香油、盐拌食甚佳。”香椿还有长寿的寓意,人们常用“椿寿”“椿龄”祝福长辈高寿,成语“椿萱并茂”,说的就是父母均健康长寿。

作为节令时鲜,椿芽香气独特,味道鲜美,吃法多样,凉拌、清炒、油炸皆可。这种“树上的蔬菜”,不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而且还具有健脾开胃、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对于香椿,我有着别样的情怀。小时候,我不爱吃蔬菜,却对椿芽情有独钟。一天,母亲从集市上买回两大把紫红色的椿芽,鲜嫩而清香,我拿着闻了又闻,不肯撒手。母亲把它濯洗干净后切碎,打入鸡蛋,加入调料,搅匀,锅中放油煎炒,随着一阵“嗞啦”的声响,霎时,满屋溢香,馋得我口水流个不停,一出锅便抓起一块往嘴里塞,烫得直跺脚。

“娃儿,慢点吃,椿芽多着呢……”母亲笑着说。接着,她又做了外酥里嫩的油炸“香椿鱼儿”,还有香椿烙饼、香椿拌豆腐。在物资匮乏的日子里,那顿“香椿宴”留在舌尖上的幸福滋味,让我至今难忘。

父亲见我如此喜爱香椿,便从集市上买回一株香椿苗种在院子里,浇水、施肥,精心培植。香椿有“父亲树”的美誉,长到胳膊粗细的时候,地下根须在不经意间就拱出来一株株幼苗,父亲把它挖出来,送给左邻右舍栽种。从此,我家这棵香椿树的后代,让全村人实现了“香椿自由”。在此后的日子里,母亲做的香椿辣酱,更是让我在学生时代过足了“香椿瘾”。

香椿伴我一路从农村走向城市,度过了一段清贫而又难忘的时光。

“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又到椿芽飘香时,我再次回到久别的故乡,父母都已故去,寂寥的院子里,门窗斑驳锁已锈,椿芽满树香依旧,那一株株椿苗,在春风吹拂中沙沙有声,懵懂地望着我,“笑问客从何处来?”恍惚间,我仿佛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娃儿,慢点吃,椿芽多着呢……”那一刻,我泪眼模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