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7-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古章渡寻踪

    摘要:庚子年五一小长假,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我和党校同学老钱王伟志峰相邀,自驾去章渡。章渡,古名漆林渡。位于皖南泾县云岭镇,青弋江上游北岸,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李白游历泾县时,誉章渡为皖南“西来第一镇

  • 守望花开

    摘要:茉莉开白花,万里飘香开红花。花开时日,我日日都在守望。守望花开,于我而言,是一件挺美妙的事。人到中年的我,忽然就爱上了养花。客厅里的茉莉是爱妻前年春上买的,已经开过两季了。茉莉花期长,从每年的五月一直

  • 老屋门前一条河

    摘要:老屋。屋后有山,门前有水,坐北朝南。水自远山来,门前绕半圈。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河水清澈,潺湲宛转。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河的上游是溪,是泉;河的下游是江,是海。溪、泉是河的童年,河是江、海

  • 人生“三支箭”

    摘要:人生若弓,弦上须有“三支箭”,一支叫立志,一支叫努力,一支叫机遇,三箭齐发,方能稳稳射中成功之靶。凡俊杰者,成功在于立志。志不立,天下难可成之事。立志之于人,犹如枝叶之于根。枝叶的繁茂,皆由根生发,根

  • 水墨时光

    摘要:

  • 枇杷晚翠

    摘要:杨梅上市的时候,枇杷黄橙橙挂了一树。初夏端阳枇杷熟,夏至杨梅满山甜,俗谚是这么说的。有人形容新年时孩子的模样:“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是不是可以改成“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枇杷”。枇杷

放大 缩小 默认

枇杷晚翠

   期次:第7385期   作者:□胡竹峰

杨梅上市的时候,枇杷黄橙橙挂了一树。初夏端阳枇杷熟,夏至杨梅满山甜,俗谚是这么说的。

有人形容新年时孩子的模样:“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是不是可以改成“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枇杷”。

枇杷晚翠,格比荸荠高,与滋味无关。枇杷两个字,念出来有音律美,不像荸荠,发音走气。

关于枇杷的文字,印象最深的是张爱玲《小艾》中的描写:“老姨太早已剥了一颗,把那枇杷皮剥成一朵倒垂莲模样,蒂子朝下,十指尖尖擎着送了过来。”这样行文,酸酸甜甜,有新摘枇杷之味。倒垂莲比喻,真是新奇。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读过不下数十遍,一笔枇杷尤好: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震川先生集》读过一回,不能忘的是《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几篇,一往深情,以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枇杷好吃,苏州东山白玉枇杷尤佳,易剥皮,果形大,肉汁甜嫩,透似玉雕,为枇杷中之妙品也。安徽有白沙枇杷,稍晚熟,或不逊白玉枇杷。好多年没吃过,忘了其味如何。我乡岳西多枇杷树,大抵栽于池塘边上。所结枇杷果小,略有酸涩,二十年没吃过,我并不怀恋。

二十年前,还是儿童的时候,去一个远房姑妈家。她家屋旁枇杷正好,几个人在夏天小溪旁的草地上临水而坐,一边听清泉石上流,一边剥枇杷。手里捧着一本书看,书上人说:“我们回不去了。”

现在想来,最感慨那一句“我们回不去了”。枇杷树好看,好看在叶上。枇杷叶是锯齿形的,金农画枇杷叶,脉络历历在目,锯齿波涛起伏。张大千画枇杷叶仿佛芭蕉,又像鸡毛,好在这鸡毛不当令箭,洋洋一派喜气。吴昌硕画枇杷叶仿佛毛毛虫。

沈周也喜欢画枇杷,笔下的枇杷叶干净纯粹,不声不响,有静气。有幅墨画枇杷题款说:“有果产西蜀,作花凌早寒。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

枇杷叶性苦,微寒,可入药。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没少喝枇杷止咳露。

枇杷晚翠。晚翠的意思是说枇杷叶经冬苍翠不变。《千字文》上说:“枇杷晚翠,梧桐早凋。”范质《诫儿侄八百字》诗:“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都有夸赞之意。晚翠比少年得志好。

有年去徽州,见老街出口一堵青砖残墙,墙里几棵枇杷树。天气阴郁,枇杷被雨水打湿了,叶脉毕现,在天光下形成一圈一圈的浓绿。撑伞立于树下良久,盘桓谛视,恋恋不忍离去。多年前的往事了,还是难以忘怀,那是我见过最美的枇杷。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