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秋,在老家打扫房间,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卷尺,棕红色木质外壳,漆面有点脱落,瞬时就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房间办公桌上总是有这把尺子,棕红色的卷尺时常粘着新鲜的泥土和青草,还没仔细擦拭过就大咧咧地摆在棕褐色的桌面上,父亲就坐在桌前仔细计算着,房间里响起了清脆的噼噼啪啪的算盘珠声。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村书记。90年代初,正赶上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和土地登记。父亲每天早上六时多就出去,晚上八九时才到家吃饭。对于他的这种工作时间,我的母亲习以为常,每天晚上总是在吃饭前把父亲的饭菜准备好,放在土灶井罐里保温。村里人对土地的敬重尤为明显。因此,在确认土地的时候容不得半点错误和瑕疵,一般在丈量土地时会有两名村干部在场,还得有一名被量农户的家族亲戚作为公证人。这时候,父亲这把卷尺就派上用场了。它在地上穿过草丛荆棘,趟过泥水砂浆,握在父亲手中的最后刻度就成了大家的关注点,与登记证上数字相同,房主表情淡然,一旦有所出入,那就可能争得面红耳赤。
“尺子是公平的,是不会说谎的。”这是父亲在丈量时常说的一句话。他对我的教育,也由这把尺子而起。
小时候,在那个缺少玩具的年代,我时常把算盘翻过来当做小汽车或者滑板,算盘被我玩得快散了架。当我对算盘失去玩乐的兴趣,准备对卷尺下手时,父亲的反应让我很意外,他没有直接呵斥我,也没有藏起来,而是当着我的面放在近两米高的大衣橱顶上。然后,转过头跟我说:“等你长高了,能自己伸手拿到了,就可以拿它了。”我当时慑于父亲腰里的皮带,就又转换了方向去玩其他的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衣橱的顶上藏了很多我认为的好东西,比如说我想用来做飞镖的针,以及“搭小锅”的茶具。
当我参加工作了,每次搭车回家,在路口,父亲总是骑着他的摩托车来载我回家。骑着摩托回家的路并不是很长,但这一路,我和父亲却聊了很多。有一次,我问他对我选择另一半的标准是什么?他说:“首先要品德好。”到那时,我才突然明白,我的父亲用这把尺子告诉我做人的准则,人生如尺,必须有度。
现在,这把尺子还静静地躺在老家大衣橱上面,去年村里修路又拿出来一次,不过这次是丈量自己的屋基。母亲说:“你爸爸当年在世的时候说过,为路让出15公分。”在她的心目中,父亲是诚信的,果然,村里干部与村民组长现场证实了父亲的做法。做人有品有德,尺子是不变的,心中的尺子也应该不会变。
(方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