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过年吃的传统糕点,被誉为“徽雕”糕。
做这种年糕,先有一套精制的木质糕模。糕模一般选自优质的桃木、榆木或乌桕木,制模师傅也是当地有名的木雕大师。只见长长的或圆或方的糕模印,方寸之间精雕细刻出鱼、桃、元宝、福禄寿星、十二生肖等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和艺术文字。无论是动物人物,还是花草枝叶,个个栩栩如生。而且雕刻技艺精湛,布局巧妙,刀法流畅舒展,深浅恰到好处。糕模有长排和单个的,长排的糕印小些,一排有四五个;单个的比较大,一般打喜寿糕用。
再就是准备糕料食材。一般用黑芝麻、大米、花生米……炒熟后将其碾磨成粉,加入糖稀、白糖等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糕料填入模印内,用木轱辘碾压结实、成型,再刮去多余的糕料敲打出模。打糕看上去很容易,没有想像的那么复杂,但要打出来的糕既好吃又好看,就不容易了。从制作的糕模、糕料,到每一种的糕料配比,都很讲究。如果糕模做的不好,打出来的糕就难看,跌档次,更别说招待客人做年礼了。选用的糕料很关键,各种食材好不好,相互配比多少掌握不好,打出来的糕不是太硬,就是易碎,颜值也逊色许多。
打年糕特别热闹。当把糕从糕模里拍打出来,那一阵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伴着大家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裹着那年糕浓郁的香甜,那种喜庆的过年气氛,充盈着整个屋子。
年糕打好要烘焙一下,水分烘干储存才更久、不变质。这种年糕有些硬实,像徽州人一样,特别刚毅、实诚。一块糕放嘴里能啃上半天,越嚼越有味,特别是小孩子,一边啃一边口水直流,弄的满嘴乌漆麻黑的。所以,吃糕还得有口好牙,没牙的老年人只能望而却步。
食品中融入艺术,这就是徽州人的生活智慧。一块小小的年糕,如同一方小小的世界,讲述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古老的徽州大地,千千万万的徽州人,就是背着这样的年糕当作干粮,带着憧憬和祈盼,走向外面的世界打拼,开始人生之路。家人的不舍和泪水,所有的言语和希望,都已深深地印在年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