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招大引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纷纷向滁州集聚,滁州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和实力在全省后来居上,集聚雀巢集团银鹭食品、盼盼食品、东鹏特饮等一批知名企业。”采访中,滁州市经开区工会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7家绿色食品规模以上企业共有8600余名从业人员。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和职工,达到企业和职工的双满意,是摆在工会办事处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滁州经开区工会办事处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食品产业行业集体合同,合同共有27个条款,分别对食品行业工资分配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年度增长幅度、职工加班、休假、社会保险等内容作出具体约定,依法保障职工的政治民主权利和经济权益。
职企双方达成共识 集体协商走上正轨
滁州经开区工会办事处多次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行业工会、企业工会联合会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派出指导员进行跟踪指导,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成立食品产业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班子,由市总、区工会领导、食品产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等组成,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通过各项措施,建立起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配合,各方协同,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保证。
工会办事处通过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等形式,组织企业工会干部认真学习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使广大工会干部认识到建立劳动分配的协商谈判机制的重大意义。此外,工会办事处派出工作人员深入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帮助企业经营者了解工资集体协商的目的、意义,正确认识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构建和谐企业、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分层分类定制集体协商“套餐”
工会办事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听取企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详细了解一线职工关于企业生产、安全、职工工资、加班费、奖金、福利待遇等合理诉求,对热点和敏感问题进行整理,形成食品产业行业集体合同工作初步意见。
由于20多家企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经开区工会办事处采取分层分类定制工资集体协商“套餐”,同时先树典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对生产经营正常和效益好的企业,重点就工资水平、奖金分配、补贴和福利等进行协商;对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重点就工资支付办法,职工生活费等进行协商,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经过有序的协商,双方就食品产业行业劳动报酬、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正常增长、工资支付、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等20项内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集体合同。合同明确提出,食品产业行业内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职工工资年均增长基准线按照3-10%左右的幅度增长,每两年就职工劳动报酬等问题进行集体协商,建立工资增长机制,通过食品产业行业集体协商制度,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魏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