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我家的水果萝卜能跟着消费扶贫一起卖不?”“老张,我家的芹菜也可以卖了!”初见老张,他正被一群村民团团围着。不过,他可不是原本就这么受欢迎。
老张全名叫张坤,是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副总经理,2017年作为扶贫干部入驻定点扶贫的颍上县汪李村,成为该村第一书记。当时,汪李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4.7%,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有2600元。
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地务工,脱贫没人才;人均耕地少,农作物单一,脱贫没资源;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脱贫没信心;村集体不仅没有钱,还欠着4万元的外债……汪李村现实情况让张坤的心情愈发沉重,更糟糕的是村民对他的到来不以为然,甚至是人见人烦。
要脱贫,首先要有人才。张坤动员曾在浙江从事过农产品销售的李泽龚,把握国家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利好,组建家庭农场,种植各类蔬菜,并帮助他积极协调政策和资金,还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前来指导。如今,李泽龚农场承包了300多亩土地,年营业额300万元左右,解决了10多个贫困村民就业问题。
贫困户老李,习惯了懒散穷困,整日与酒为伴,妻子失去了对脱贫的奔头,选择离开了他。张坤软磨硬泡把他介绍到农场工作。“老李现在也不酗酒了,一年还有万把块钱收入!”老李的变化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农产品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村3000多亩土地,收获期有上万斤农产品,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卖掉,在中铁四局的支持下,张坤和村民们利用原村部的房子,建起了冷库。
村集体收入是村民致富的保障。张坤和村两委班子对村集体资源进行了反复盘算:开发荒滩废田为育林基地;清淤17处共150多亩河塘,租给村民养鱼养虾;出租村集体闲置的房屋、办公桌椅……
经过老张和村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全村脱贫出列;2019年,村集体年收入达19.8万元,人均年收入达930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村民们的腰包鼓了,看老张的眼神也变得亲切了,
“张书记”在不知不觉中也变成了自家亲戚的“老张”了。 (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