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每行吉祥事,常生欢喜心。”岁朝清供,就是“行吉祥事”,其目的,也就是在这个新春佳节里,让自己生一份“欢喜心”。
岁朝清供,其具象,在于清供物。寻常百姓家,多数情况下,岁朝清供也只是应个景儿。就说我们家吧,那些年,我的祖母还在世,年年清供,她老人家摆设的清供物,也不过是这几样:几个半干的水果、一盆青蒜苗、一株白菜花。当然,有时候,也有例外。比如,有一年,我的祖母就用三只瓜蒌作为清供物。瓜蒌是秋果,耐得贮藏,我的祖母竟然将三只瓜蒌一直藏到过年。另有一年,三姑家送来了数枝腊梅,那一年,我的祖母就以“瓶插腊梅”为清供物了。
谈及腊梅,在北方,以其作清供物,是比较普遍的。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写他们家栽有四株腊梅,“近春时节,繁花满枝”“初一一早,我就爬上树去,选择一大枝——要枝子好看、花蕾多的,拗折下来——蜡梅枝脆,极易折,插在大胆瓶里。这枝蜡梅高可三尺,很壮观。”汪曾祺写的,虽是江苏高邮,但江苏比邻山东,故尔,“腊梅清供”在高邮也时兴。富贵之家,或者是文化品味比较高的人家,其岁朝清供之物,就变得纷繁多样起来,而且相对品位也高。如,花木、水果、盆景,乃至于丹青笔墨、古玩彝器等,皆可为清供之物。
中年以后的周瘦鹃,以喜爱花木盆景而知名,所以,每年他的岁朝清供,就大多以“花木盆景”为主,且多为“梅兰竹菊”四君子盆景。即使是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周瘦鹃在清供方面,也不失其风雅。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就是在‘八一三’国难临头避寇皖南时,索居山村中,一无所有,然而也多方设法,不废岁朝清供。那时,我在寄居的园子里,找到了一只长方形的紫砂浅盆,向邻居家借了一株绿萼梅,再向山中掘得稚松、小竹各一,合栽一盆,结成了‘岁寒三友’。”岁朝清供,是入得画的,甚至于在画界,还形成了一个“岁朝清供”的主题。
吴昌硕画有一幅《岁朝清供图》,画面有:水仙、红梅、菖蒲等水草,也有蒜头、柿子等寻常所见吃食之物,整个画面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而岁朝清供图中,题材尤以“梅花”为最多,也最佳。吴昌硕也画有一幅梅花《岁朝清供图》,是红梅。红梅清供,气氛热烈,喜气洋洋——真可谓“常生欢喜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