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爸爸要我陪奶奶回趟老家。
坐上通往家乡的高铁列车,奶奶兴奋得像个孩子,这摸摸,那拍拍。“这是家乡的高铁呀!”奶奶兴奋地说。
奶奶今年80岁,发如银丝,但耳不聋、眼不花,一路精神矍铄,拿着手机正和家乡70多岁的姨奶奶视频通话。姨奶奶家以前是山里的贫困户,奶奶没少帮衬。
很快,典雅、大气的桐城高铁东站映入眼帘。站前广场,黄色书简造型上篆刻着“文都桐城”四个大字;电子屏幕两边有以龙眠山、龙眠河为主题的山水画;进站口两侧有石雕对联“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 。
表爷早在站前等候。多年没见的表爷西装革履,气度不凡。他笑着对奶奶说:“大姨,知道您回来,桐城特地开通高铁呢!”奶奶乐得合不拢嘴。表爷又说:“为接您,我刚提了新车,您看这档次可行?”贫困户如今成了土豪,表爷开上大奔了!
车子行使在宽广的水泥大道上,绿化带里有错落有致的各种绿色植物。路两边是一座座小楼。“现在的山区太美了!”我感叹。不一会,车子在一幢漂亮的小楼前停下。
姨奶奶一家迎出来,笑盈盈地把我们迎进院子里。一条精心铺设的鹅卵石小路把院子分成两部分,一边是停车场,里面停了两部崭新的小货车,另一边是花园,里面的映山红开得正艳。
二层小洋楼高大气派,黄铜色的金属大门,红色的琉璃瓦的坡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客厅内,陈设着一套典雅、高端的红木家具,墙上大屏电视正播放着黄梅戏。
表爷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里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因地制宜发展高山有机蔬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山地养殖等扶贫产业,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互进,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作为养殖户的“带头人”,表爷主动为群众送技术、送资金、拓宽销售渠道,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表嫂做电商,开通直播带货,她把村里的土猪肉、土鸡、土鸭、香菇、桐城小花茶、蒿子粑、黄栗豆腐等特产推广到全国各地。
毗邻的干群服务中心广场干净整洁,傍晚,有跳广场舞的,打羽毛球的,唱黄梅戏的,聊家常的,不时传来阵阵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