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7-1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别让溺爱折断孩子的“翅膀”

    摘要: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为寻找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一只雌雕一天中有时要飞行200英里。“铁树”的树枝上还生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

  • 美好时光

    摘要:

  • 天南地北处处家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这一生“吃”相随,趣闻轶事最有味。现今的孩子们喜欢吃肯德基、汉堡包、饮料、方便面、多味瓜子之类的食品,我们小时候哪见过这些玩意儿?每日三餐尚不能管饱,零食更是难以寻觅。但那时有

  • 丝瓜,沉默的奇迹

    摘要:在关于丝瓜的写意画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齐白石的《丝瓜蜜蜂》。一根木柱撑立于左,如同画的脊梁,高高地举起厚厚的青藤,袒露出鹅黄色的花,任由丝瓜如拉长的露珠般垂向大地。风不会将它们吹落,只会逗弄着花丛中的蜜

  • 消暑纳凉滋味长

    摘要:出梅入伏,天气变得酷热难当。面对骄阳高照、鸣蝉聒噪,消暑纳凉成为人生的惬意之事。来一根香蕉绿豆冰棒或一口冰镇红瓤西瓜,真是“爽透了”!这是小时候的真切感受。在那个没有电扇摇头和空调轻拂的炎炎夏日,一把

  • 龙眠山村的小康路

    摘要:“五一”假期,爸爸要我陪奶奶回趟老家。坐上通往家乡的高铁列车,奶奶兴奋得像个孩子,这摸摸,那拍拍。“这是家乡的高铁呀!”奶奶兴奋地说。奶奶今年80岁,发如银丝,但耳不聋、眼不花,一路精神矍铄,拿着手机

  • 延乔路尽头是繁华延乔路尽头是繁华

    摘要:在合肥,一条名为“延乔路”的马路,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而走红。这条全长1.2公里的路,是我上下班必经之路,以前叫泰山路。改名之际,我好奇:难道延乔重于泰山?带着疑惑,跟随光阴的脚步,走近中国共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眠山村的小康路

   期次:第7638期   作者:□魏海霞

“五一”假期,爸爸要我陪奶奶回趟老家。

坐上通往家乡的高铁列车,奶奶兴奋得像个孩子,这摸摸,那拍拍。“这是家乡的高铁呀!”奶奶兴奋地说。

奶奶今年80岁,发如银丝,但耳不聋、眼不花,一路精神矍铄,拿着手机正和家乡70多岁的姨奶奶视频通话。姨奶奶家以前是山里的贫困户,奶奶没少帮衬。

很快,典雅、大气的桐城高铁东站映入眼帘。站前广场,黄色书简造型上篆刻着“文都桐城”四个大字;电子屏幕两边有以龙眠山、龙眠河为主题的山水画;进站口两侧有石雕对联“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 。

表爷早在站前等候。多年没见的表爷西装革履,气度不凡。他笑着对奶奶说:“大姨,知道您回来,桐城特地开通高铁呢!”奶奶乐得合不拢嘴。表爷又说:“为接您,我刚提了新车,您看这档次可行?”贫困户如今成了土豪,表爷开上大奔了!

车子行使在宽广的水泥大道上,绿化带里有错落有致的各种绿色植物。路两边是一座座小楼。“现在的山区太美了!”我感叹。不一会,车子在一幢漂亮的小楼前停下。

姨奶奶一家迎出来,笑盈盈地把我们迎进院子里。一条精心铺设的鹅卵石小路把院子分成两部分,一边是停车场,里面停了两部崭新的小货车,另一边是花园,里面的映山红开得正艳。

二层小洋楼高大气派,黄铜色的金属大门,红色的琉璃瓦的坡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客厅内,陈设着一套典雅、高端的红木家具,墙上大屏电视正播放着黄梅戏。

表爷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里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因地制宜发展高山有机蔬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山地养殖等扶贫产业,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互进,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作为养殖户的“带头人”,表爷主动为群众送技术、送资金、拓宽销售渠道,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表嫂做电商,开通直播带货,她把村里的土猪肉、土鸡、土鸭、香菇、桐城小花茶、蒿子粑、黄栗豆腐等特产推广到全国各地。

毗邻的干群服务中心广场干净整洁,傍晚,有跳广场舞的,打羽毛球的,唱黄梅戏的,聊家常的,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