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我看到很多,黄河也见过不少次,但瀑布 与 黄 河 的 契合,说真的还是第一回目睹。如果说瀑布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道大餐,那么黄河则是人们精神上的顶级盛宴。黄河,母亲河,从历史中走来,一路奔涌。一个个故事,一篇篇诗文,如音符般在广袤的天空中激荡。
壶口,一个令人遐想的名字,充满着传奇色彩。当年柯受良驾驶汽车,就是在这里成功飞跃黄河。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汇处,西临陕西宜川县,东濒山西吉县,因状如茶壶之口而得名。
未见其容,先闻其声。轰隆隆的水流声和撞击声此起彼伏,由远及近。这里的水,没有想象中那么恬静、柔顺,而是富有多变性,洒脱而自信,沸腾而狂放。
黄河以其“黄”而独步天下,黄色是底色,也是本色,正如我们的黄皮肤一样,永远不变。
滔滔黄河奔腾至此,为两岸苍山所囿,不得不骤然紧缩身体,但前行的劲头却更足,决心更大。这里,龙腾虎啸,山鸣谷应。激流破空直下,重重砸向峡谷低凹处,犹如壶中之水喷口而出。水柱临空而立,水珠肆意飞舞,升腾的层层白雾烟花再起,足有好几米之高,像一场水幕电影,演绎着自身的灿烂与变幻。一颗颗水滴溅向四方,洒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身上,大家没有避让,反而倾身向前,享受大自然这种难得的恩赐。
真正令人震撼的,并非壶口瀑布的高度、宽度,而是其流水量及速度,以每秒数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倾泻而下。面对如此壮观,我终于感受到排山倒海的意境。黄河的阵阵怒吼,发出的难道仅仅是声响吗?不,那分明就是一种语言,黄河自身的语言,它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和精神。即便寂静夜暮,无人关注,它仍一如既往,敞露自己的胸襟,诉说自己的心声,没有造作和遮掩,这是多么朴素的语言!
壶口曾是古代的商埠口岸,由于落差大,顺流而下的船只不便航行。于是,商人未到壶口即卸下货物,将空船拖出水面,并利用圆形木杠,承载着船儿在河岸上滚动。无数纤夫辛苦劳作,沙哑、悲凉的号子声,昼夜起伏,余音回荡。直至水流平缓时,再将船推下水。现今“旱地行船”已不复见,但艰难的拖船却在岸石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下游河床屹立两块巨石,即是“九河之蹬”的孟门山。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将此山石一劈为二,引水分流。
这一天,是阴天,尽管没看见头顶上的阳光,没看到彩虹飞跨两岸的壮景,我却丝毫不遗憾,因为又一次亲近黄河,吮吸河水与泥沙的气息。此时,我已不再是一名看客,俨然是在接受一场洗礼。心随黄河而动,随中华血脉而跳。站立于此,我不由地挺直了腰杆。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