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寺位于镇江市句容的宝华山,距离南京大约40公里。
遥看山中庙宇,笼在淡蓝色的氤氲之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进得山门,高大的玉兰树绽开洁白的花朵,散发出丝丝缕缕的清香,庄重里有了柔和,肃穆里有了生机。
敬完香后出门,我不经意间回眸发现重檐下高悬一匾:“渡海浮囊”,蓝色的底子,金黄的大字,遒劲有力。我站在匾下,思忖良久,不得要领。怅然若失时,正好一个老和尚端着木盆从里面出来,我忙折身请教。
老和尚凝神而言:“‘浮囊’是渡海人所带防溺之物,用羊皮制作,充满气后相当于今天的游泳圈,渡海的人若无浮囊则有溺水之忧。佛经中每以浮囊喻指戒律,谓菩萨奉持禁戒,其心坚固,犹如金刚。因为浮囊只要一点点破了,就会漏水,身体就难自保,必会沉入海底,所以每个藉借浮囊而渡大海的人,爱惜浮囊就好像爱惜己身,一点不敢大意。”
一语醍醐灌顶,我瞬间大悟。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则一念错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一失足成千古恨。修行人心中的红尘杂念正如浮囊上沙眼,泄了心气,又如何修成正果?
出家者如此,为官者更应这样。君不见那些落马的衮衮诸公,一开始并不是罪恶如磐,只因抵不住当初的一点小小的诱惑而越陷越深,“浮囊”的沙眼越来越大,最终囊破气泄,自己沉入大海之中。
东汉时的杨震,发现荆州的秀才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有一次,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王密深夜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杨震对自己一向要求很严,子孙常蔬食步行。正因他时时谨慎,处处律己,“浮囊”才完好,成就一世清名。善恶常在一念之间,刘备曾告诫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不想让人生的“浮囊”有沙眼,可惜他的阿斗扶不起,终日玩乐,最后囊破国亡。
不止为僧为官,芸芸众生,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皆有“浮囊”。学海无涯要借助“浮囊”,来不得半点懈怠。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嬉”与“随”就是“浮囊”上的沙眼,时间久了,气息全无,哪里还能渡过学海?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所谓回头,是指时时回思过往,深省当下,时时检视自己的“浮囊”,修补自己的“浮囊”,内修于德,外化于行,方能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