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6-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陪您慢慢走

    摘要:“叮叮”,电梯门一开,我就看见父亲站在门边。面对一拥而出的人群,他浑浊的眼神似有瞬间的茫然,但一落到了我身上,便迅速亮了起来,苍老灰白的脸上一下子绽开绵软的笑容。“小芳,你来得正好,我以为你们下午都没

  • 家的最好模样

    摘要:家的最好模样是什么?近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认为家的最好模样,是“净(干净)、静(安静)和敬(尊敬)”。“三字”归纳,由具象到抽象,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全面梳理出理想之家

  • 一个赶考人,两代送考人

    摘要:刚把女儿送进考点,就接到姐姐的电话:“你在哪儿?”“我在家里啊。”“你不是送然然考试吗?我特地到二中来了,来看看然然。”姐姐在电话里火急火燎地说。然然是我的女儿,今年在二中参加高考。“现在都几点了?8

  • 洲地无棉

    摘要:“洲上洲上,只有棉花,摸黑出门,晒得油光,下着大雨,去逃水荒,女伢再丑,莫嫁洲上!”后山的一首童谣,唱出了洲地几多艰辛与苦楚。家乡宿松位于皖鄂赣交汇地,北依大别山余脉叫后山,南临长江黄金水道叫洲上。“

  • 环滁皆山也

    摘要:来安徽滁州旅游,必游琅琊山;琅琊山之行,必到醉翁亭。大名鼎鼎的醉翁亭原先只是一座孤立的山亭,是当年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为欧阳修而建。“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滁皆山也

   期次:第8099期   作者:□王唯唯

来安徽滁州旅游,必游琅琊山;琅琊山之行,必到醉翁亭。

大名鼎鼎的醉翁亭原先只是一座孤立的山亭,是当年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为欧阳修而建。“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一个醉翁,一篇《醉翁亭记》,使原本无名的滁州声名鹊起。梅尧臣、苏舜钦、蔡襄、曾巩、王安石、苏轼等诗人,在《醉翁亭记》的召唤下,先后来到滁州,游山玩水之余,以文辞写心,以情感着色,描绘着这方灵山秀水,留下了一幅贯穿千载的壮丽诗卷。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时候,应该也是这样的季节吧,春未尽,夏将至,前一日还是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场风和雨,把气温打回了原形,降回到十几摄氏度的气温,登山再适宜不过。然而,被已经升高的气温激发出来了山林生机,却是怎么藏也藏不住了。琅琊山的花草树木清泉,正如欧阳修笔下写的那样,望之蔚然而深秀。

当过地方县令和中央官员的欧阳修深谙下情,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他清楚,对于滁州这样地僻物丰、民风淳朴的地方,应该为政宽简,多予少取。在他主政期间,“不忽小官,为政宽厚,治事简易,宽而不纵,简而不略,百姓安定。”老百姓的日子安定了,使得欧阳修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寄情于山水之中。“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琅琊山下,醉翁亭中,欧阳修与百姓尽享“宴酣之乐”,传为千载佳话。

站在醉翁亭前细观,亭中雕梁画栋,十六立柱,四周木榭台座。上盖为歇山式瓦顶,蹲兽护脊,飞檐翘角。檐下悬有木框雀屉,镶嵌着八组古代故事的硬木透雕。亭内立柱上悬挂的一幅抱柱楹联:“翁昔醉吟时,想溪山入画,鱼鸟亲人,一官迁谪何妨,把酒临风,只范希文素心可证;我来凭吊处,怅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十亩蒿莱重辟,扪碑剔藓,幸苏子瞻墨迹犹存。”范希文即范仲淹,他比欧阳修大18岁。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同一年诞生,据说此联是全椒观察使薛时雨所拟。

为了满足远道而来访古寻幽者的愿望,现在的醉翁亭景区发展为“九院七亭”,又称“醉翁九景”,远非曩时“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的山野孤亭可比。在“醉翁九景”中,同乐园是必看的一景。同乐园是江南园林的造型,雕花木格窗下的墙上,刻着历代文人诸如赵孟頫、董其昌、祝枝山、文征明手书的《醉翁亭记》,占据了好几面墙。一旁的宝宋斋为明建砖木结构,屋内有一块“欧文苏字”的《醉翁亭记》原碑。“欧文苏字”,即欧阳修的文、苏轼的字。碑高两米五,宽约一米,正反两面刻字,每幅100多字,每个字约10厘米见方,共402个字。原碑已用玻璃罩子罩住,千古丰神永远藏在了石头里。

千年已逝,亭台如昨,醉乡犹在。走出醉翁亭景区,我目所能及的远处和近处,是一堆堆起伏的群峦。这让我想起《醉翁亭记》那统率全文首句“环滁皆山也”的非凡笔力。“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是欧阳修和苏舜钦诗句的集句联,刻在苏州的沧浪亭上,那是又一个故事了,用在这里却也恰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