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6-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陪您慢慢走

    摘要:“叮叮”,电梯门一开,我就看见父亲站在门边。面对一拥而出的人群,他浑浊的眼神似有瞬间的茫然,但一落到了我身上,便迅速亮了起来,苍老灰白的脸上一下子绽开绵软的笑容。“小芳,你来得正好,我以为你们下午都没

  • 家的最好模样

    摘要:家的最好模样是什么?近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认为家的最好模样,是“净(干净)、静(安静)和敬(尊敬)”。“三字”归纳,由具象到抽象,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全面梳理出理想之家

  • 一个赶考人,两代送考人

    摘要:刚把女儿送进考点,就接到姐姐的电话:“你在哪儿?”“我在家里啊。”“你不是送然然考试吗?我特地到二中来了,来看看然然。”姐姐在电话里火急火燎地说。然然是我的女儿,今年在二中参加高考。“现在都几点了?8

  • 洲地无棉

    摘要:“洲上洲上,只有棉花,摸黑出门,晒得油光,下着大雨,去逃水荒,女伢再丑,莫嫁洲上!”后山的一首童谣,唱出了洲地几多艰辛与苦楚。家乡宿松位于皖鄂赣交汇地,北依大别山余脉叫后山,南临长江黄金水道叫洲上。“

  • 环滁皆山也

    摘要:来安徽滁州旅游,必游琅琊山;琅琊山之行,必到醉翁亭。大名鼎鼎的醉翁亭原先只是一座孤立的山亭,是当年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为欧阳修而建。“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赶考人,两代送考人

   期次:第8099期   作者:□徐累先

刚把女儿送进考点,就接到姐姐的电话:“你在哪儿?”

“我在家里啊。”“你不是送然然考试吗?我特地到二中来了,来看看然然。”姐姐在电话里火急火燎地说。然然是我的女儿,今年在二中参加高考。

“现在都几点了?8点半进考场,试卷恐怕都写掉一半了。”我看看时间,不无揶揄地说。

“不是 9 点进考场吗?……那我来晚了。”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失落的情绪。我仿佛看到站在校门口的姐姐,一手拎着然然爱吃的零食,一手失望地垂下电话,一副自责的样子。

早在几天前,姐姐就打探到然然的考点。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想不到年近花甲的姐姐今天放弃休息时间,加入到送考大军,来给然然加油打气。

姐姐一向关注然然的学习,就像当年关注我的学习一样。40 年前,家境贫寒,未读完初中的姐姐就被母亲从学校拽回了家。姐姐勤奋好学,作业一丝不苟,直到我上初中时,还有老师把她的作业本拿到班上展示,无不惋惜地说:“这样的学生,如果读完初中,考上中专绝对没问题!”当年的中专不是一般人能考上的,无奈奶奶新逝,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缺少人手,为了弟妹们继续享受读书的机会,只能含泪离开心爱的课堂。不过,姐姐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插秧、耘田、摘茶、砍柴,一样不落于人后。

在我读书有所松懈时,为了教育我,把我拉到田里耘草。其时,田里的稻禾已长到腿肚子深浅,只能甩开耘草耙,躬身在水田里用手抓草。尖利的稻禾戳到手臂上、脸上,红彤彤的一片,火辣辣的疼。姐姐看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适时告诫我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会一生做这些体力活!农村里的活儿哪一样不是吃人饭、出牛力?”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中专!

我家离县城百里之遥,中考之前,从未到过城里,甚至连过马路都不知道要走斑马线。晚上,在旅社的房间里和同学闲聊时,门口有人叽叽喳喳地说:“徐累先的姐姐来了。”我抬头一看,姐姐正挎着背包走进房间!“你怎么来了?”我惊讶地问。“我不放心你,又晕车,又没有来过城里,怕你考试紧张,考不好。”姐姐笑吟吟地说。

“这么多同学在一起,没事的。”我咬咬牙,忍住就要从眼眶里滚落的泪水,轻松地回答。

“看到你我就放心了,没事的,好好考,正常发挥就行,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姐姐一边说,一边从背包里拿出一盒饼干,“肚子饿了,就吃点饼干。”

当年,还没有家长送考的概念,只是姐姐实在不放心我这个弟弟,才在做完农活后搭便车来到城里,为我加油打气。

好在我不负众望,如愿考上中专,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几十年来,姐姐辗转多地,最终和我落户于同一座城市。虽然她的经济条件不如我,但依然像儿时那样牵挂,为我排忧解难,关注孩子学习。倒是我这个弟弟,还常常像朱自清责怪他父亲一样,暗笑她的迂。

姐姐虽然没赶上和女儿见面,但我一定会把她大姑的这份情怀传达给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