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父亲的遗物时,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引起了我的好奇。打开后,“入党申请书”几个字赫然入目。“尊敬的党组织: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工整的笔迹上,能感受到父亲书写时的专注和认真。读着这封入党申请书,历历往事涌上心头……
父亲生于1924年,从小吃尽了旧社会的苦。回忆过往,他曾不止一次动情地说:“那时候太苦了,吃糠咽菜,食不果腹,是中国共产党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在党的领导下生活有了奔头,这让父亲对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父亲不怕苦、不惧难,满怀热情,默默为生产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王叔是一名老党员,他见父亲为人诚恳老实,吃苦耐劳,便鼓励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语惊醒梦中人,1951 年初,父亲郑重决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识字不多,他绞尽脑汁,熬了几个晚上,写下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因格式不规范、错别字多、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刻等,被退了回来。父亲涨红了脸,接过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低着头慌乱地离开了。
王叔知道后,鼓励他不要气馁,好好工作、认真学习。此后,父亲在繁忙的劳动之余开始读书习字,将党章随身携带,空闲时逐字逐句学习领会,并虚心向老党员请教。凭着顽强的毅力,一年后,父亲看书读报基本没有障碍,字也写得工整了。在王叔的鼓励下,父亲写下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满怀期待地交到了村党支部。
等待的过程漫长而又煎熬。一个月后收到回复:审查未通过。原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爷爷因租种土地,家庭成分划分出了问题。父亲多次前去沟通解释,但因当时的规定,村党支部也表示爱莫能助……
这件事对父亲打击很大。母亲曾告诉我们,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沉默寡言,背负着巨大的思想压力。但在生产劳动中,他从不懈怠,吃苦在前,一心为公,连续多年被推选为生产队长,带领群众修水坝、排洪涝、垦荒地……他始终坚守初心,严于律己,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得乡亲们的认可和信赖。父亲始终坚信,行动是最好的入党誓词。
那时候,“加入党组织”是父亲常常提起的一件“大事”。我曾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得很实在:“现在老百姓生活这么幸福,全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想入党想了一辈子了。”然而,我们都不知道,第三封入党申请书父亲是什么时候写的,又为何一直深藏,不曾递交。或许,父亲始终觉得自己离一名合格的党员还有一定差距。但深藏在他心中的“入党梦”却从不曾熄灭。
父亲去世那天,乡亲们全体出动,含泪为他送行。我想,在乡亲们心中,父亲早已是一名合格的党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