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含羞

    摘要:

  • 父亲的“俭”字诗

    摘要:父亲唱了一辈子“俭”字诗,人称“尖笔头”,这是用来形容守财奴的。至于“尖笔头”的贴切性,直到用过钢笔才恍然大悟——即使笔袋装满墨水,笔尖仍很节制。但用父亲的话说,那叫“粗茶淡饭、细水长流”,或者“取之

  • 梅城虹双飞

    摘要:源头清溪,是个不谙世事的顽皮少年,天真活泼,一路奔涌下山。溪水经过石桥,被桥孔套住,安静下来。水流经村庄,接受浣衣女子的捶打,从此驯服。溪成河,河成江,水面越来越宽,石桥越来越长,经历许多风雨,层次深

  • 第三封入党申请书

    摘要:整理父亲的遗物时,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引起了我的好奇。打开后,“入党申请书”几个字赫然入目。“尊敬的党组织: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工整的笔迹上,能感受到父亲书写时的专注和认真。读着这封入党申请

  • 鲜香印记

    摘要:舌尖上的美味,源自一个地方的物产。合肥地处江淮之间,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境内纵横的河网、密布的湖塘、绵延的丘陵山岗,成就了一方物产丰盛的鱼米之乡。湖鲜,当是合肥美食第一味。鲜之首,当是“巢湖三白

  • 渔梁老街

    摘要:练江边上,距徽州古城两华里即是渔梁老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梁坝始建于1400多年前,“村因梁名,地因坝传”,老街于公元759年已形成街市,距今已有1200多年。渔梁老街的老,最先体现在街中心那条古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城虹双飞

   期次:第8120期   作者:□谢光明

源头清溪,是个不谙世事的顽皮少年,天真活泼,一路奔涌下山。溪水经过石桥,被桥孔套住,安静下来。水流经村庄,接受浣衣女子的捶打,从此驯服。溪成河,河成江,水面越来越宽,石桥越来越长,经历许多风雨,层次深了,内涵丰富了,从此超然豁达。

江南水乡,石桥多如莲蓬浮于水面,虽然现代都市高楼林立,但石桥依然是城市的背景和底色。乡村的石桥则更多,这些石桥重实用性,主要作为交通通道,兼具观赏性。陌生的河面横亘一座石桥,凸显出当地的人情味,即便是匆匆过客,也不免驻足观看,似曾相识的暖意涌上心头。

从我住进小县城起,目光穿过窗外柳荫,越过低矮的三里街,总能看见两座五孔石桥。每日黎明时分拉开窗帘,清雾迷蒙的河面,两座石桥影影绰绰,像两个不期而遇的梦游者。晨曦一层层亮起来,柳荫一点点绿起来,河面铺上一片没有焦点的波光,这微弱的光,顷刻便点燃小城浓浓的烟火。

雾气散去,晨练的人们和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带动了两岸的律动。阊江是一张九福宣纸,浓墨重彩的旭日着墨于纸上,粼粼光辉掩饰参差不齐的楼房。两座石桥,是两支蘸满颜料的画笔,抒写小城的特色与风韵。此时,时间定格了一会儿,画笔横架两岸,思考着线条和人物故事的走向。

小城历史长。祁门建县于唐朝,是安徽的南大门,地势“九山半水半分田”,高山密林,盛产茶叶,尤以“祁红”著名。百溪汇聚阊江,江水穿城而过,“平政”“仁济”两桥并列,为小县城大动脉,古朴坚凝,横卧江面,与耸立在凤凰山的文峰塔遥相呼应,在翠绿底色的衬托下,构建着祁门的历史底蕴。《中国名胜词典》称:“两桥横陈江上,宛如双虹垂地,光彩四射。”

城垣上,长长的香樟树组成一道蓬勃的“绿墙”。城垣下,一江悠悠碧水,倒影两岸人家,欢歌笑语和隐隐心事,丰富了江水的味道。江边的墙上长着爬山虎和龙须草,甚至有构树在缝隙里长大,枝叶伸逸到江面,营造出幽静意境。浑圆的桥孔,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面,实与虚的美感最能打动人心。

记得那年,年轻的我和她通宵坐在桥下,星空璀璨,江中渔火点点。渔船划过水面,搅动一江星空与灯火。火车在群山间驶过,明亮的车窗犹如一串夜明珠滑过。我们都以为爱情会像星空一样永恒,却不想,它不过是一片浮光掠影。

我偏爱桥,特别是古桥。又一个夜晚,天上的明月与江中的水月交相呼应,共同照亮小城。捣衣声掀起的涟漪,摇动一江灯火。沉静的江面上桥影绰绰,轻柔的晚风吹过双桥十孔,缥缈而清幽。周遭的一切,在这美好的夜色里,变得开阔起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