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8-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清流宜映月

    摘要:我是听着抗洪的故事长大的。爷爷说1954年的抗洪,父亲说1991年的抗洪,不同的是洪水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相同的是那滔滔大水也无法淹没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民族精神,是那刻在炎黄子孙血脉深处的历经磨

  • 又见牯牛降

    摘要:十年前,我去了一趟牯牛降。那山、那水,令人难以忘怀。近日赴屯溪探亲,又走进牯牛降,重见那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相传李白游览黄山后意犹未尽,他漫步向西,步入祁门县,看见一条河和一座山,便问当地人:“这是什

  • 家乡的压水井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家乡的人们用水都是取池塘里的水,或是在池塘边挖一口土井,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压水井。家乡的压水井,盛着我童年的记忆,也留下我成长的足迹。小时候,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摆着一个大大的

  • 八月的田野

    摘要:八月天亮得早,田野也醒得早。它清醒的过程很短暂,似乎天一亮,它就睁开眼睛,精神抖擞,里里外外透着晶莹的绿。这与春天的田野不同,春天的田野是嫩绿,而且它得等春阳从东方升起,然后缓缓揭开披在身上的轻纱,慢

  • 绘就童年

    摘要:

  • 立秋随想

    摘要:“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夏日酷热难熬,等凉风、盼立秋的心情格外急切。好在“苦夏”尽,秋天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建始也。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为始,揫即束。自此,万物渐渐走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秋随想

   期次:第8140期   作者:□唐红生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夏日酷热难熬,等凉风、盼立秋的心情格外急切。好在“ 苦 夏 ”尽 ,秋 天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建始也。秋,揫也。物于此 而 揫 敛 也 。”立 为始,揫即束。自此,万物渐渐走向萧索成熟状态。

立秋不代表暑热全然消退,此时还处于伏天,“秋老虎”余威尚存,中午仍较为炎热,但早晚比较凉爽。因而,夜晚最值得期待。记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立秋选取的经典诗句是 :“ 天 阶 夜 色 凉 如水 ,坐 看 牵 牛 织 女星。”秋夜,静谧安详,月光似银,夜色清凉如水,四周弥漫着薄薄的轻雾。举首仰望,璀璨的银河繁星闪烁,牵牛星与织女星隔河遥望,或许刚刚分别,或许即将相会……多么幽静、浪漫!

在自然界一枝一叶变化中,人们感受到又是一季到来。每个节气都有“三候”,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前五日,风在树林间穿行,拂过衣袖,即便那么轻灵,也觉丝丝凉意。暑热不经意间被撕开一道豁口,像泄了气的皮球,渐渐没了原先张狂的脾气。又五日,由于昼夜温差拉大,清晨,微微的凉风拂过面颊,舒爽宜人。袅袅淡雾尚未凝结成水珠,似轻纱笼罩,所以叫白露生。唐代诗人孟浩然细致地观察到莎草丛中有晶莹的露光,因而在《初秋》中写道:“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再五日,蝉儿晓知昼热夜凉,于是晚起早歇。虽在白天争相嘶鸣,但一日比一日减弱,秋的气息渐渐浓厚。

我一直认为,立秋要下一场雨,否则算不上秋日真正到来。初秋的雨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一份柔媚。雨,滴在手背上凉凉的,沁到心间,一股凉爽从心底里漾起。雨,落在草木上,唰唰作响,一片叶缓缓飘落,落得轻柔、落得坦然、落得余韵犹存。山谷中的雨更有意境,“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王维在《栾家濑》一诗中,以“飒飒”二字描写秋雨,极为传神,流淌着清幽的旋律美;溪水蜿蜒曲折,在石上时急时缓,氤氲着淡雅的画面美。我喜欢雨后到郊外,水还在“哗啦啦”地流淌,流经红蓼、狗尾草时,有着几分俏皮。清凉的空气里弥漫着撩人的果香、花香和泥土的气息,轻轻吸上一口,令人心醉神迷。

“秋”字的本意是禾谷成熟,此时的庄稼更需要雨,正如农谚所说:“立秋一场雨,遍地黄金出。”走在乡间小路上,绿意甚浓,有种历练后的老道。葡萄一串串挂下来,正编织着甜蜜的梦;丝瓜吹着金黄的小喇叭,把身边的南瓜吹黄;水稻茂盛,稻穗已伸出大半个头,穗上的小花随风抖动香气。抬头望望天空,蓝得纯粹,干净无尘,即便有几片飘浮的云,也洁白无瑕。小鸟扑闪着翅膀,“侦察”着稻谷的长势,几声啼鸣,满意地飞向天边。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季节正悄然转换,自然界万物忽然惊起,发现秋已来临。一年过半,我们也应“惊”时光匆匆如流水,“惊”一些工作未完成。在“天凉好个秋”的美好季节,理应奋发进取,踏着秋天的旋律,结出沉甸甸的硕果,与大自然联袂呈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美秋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