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8-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清流宜映月

    摘要:我是听着抗洪的故事长大的。爷爷说1954年的抗洪,父亲说1991年的抗洪,不同的是洪水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相同的是那滔滔大水也无法淹没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民族精神,是那刻在炎黄子孙血脉深处的历经磨

  • 又见牯牛降

    摘要:十年前,我去了一趟牯牛降。那山、那水,令人难以忘怀。近日赴屯溪探亲,又走进牯牛降,重见那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相传李白游览黄山后意犹未尽,他漫步向西,步入祁门县,看见一条河和一座山,便问当地人:“这是什

  • 家乡的压水井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家乡的人们用水都是取池塘里的水,或是在池塘边挖一口土井,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压水井。家乡的压水井,盛着我童年的记忆,也留下我成长的足迹。小时候,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摆着一个大大的

  • 八月的田野

    摘要:八月天亮得早,田野也醒得早。它清醒的过程很短暂,似乎天一亮,它就睁开眼睛,精神抖擞,里里外外透着晶莹的绿。这与春天的田野不同,春天的田野是嫩绿,而且它得等春阳从东方升起,然后缓缓揭开披在身上的轻纱,慢

  • 绘就童年

    摘要:

  • 立秋随想

    摘要:“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夏日酷热难熬,等凉风、盼立秋的心情格外急切。好在“苦夏”尽,秋天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建始也。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为始,揫即束。自此,万物渐渐走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月的田野

   期次:第8140期   作者:□袁曙霞

八月天亮得早,田野也醒得早。它清醒的过程很短暂,似乎天一亮,它就睁开眼睛,精神抖擞,里里外外透着晶莹的绿。这与春天的田野不同,春天的田野是嫩绿,而且它得等春阳从东方升起,然后缓缓揭开披在身上的轻纱,慢慢睁开惺忪的睡眼。

八月的太阳是性急的,似乎是在田野的尽头,一下子从色彩缤纷的朝霞里跳出来,并迅速地向上攀升,把无数个身披金光的小精灵撒向田野。而此时的田野呢,是一望无际的碧绿大海,海面上闪耀着绿色的火焰。它俩像早有约定,互相迎接,双向奔赴。一时间,仿佛一台大戏在天地间拉开帷幕,热闹非凡。

玉米一身碧绿,亭亭玉立,或许它们想出演生或旦,但终因腰间别着鼓鼓囊囊的“锤子”而丰腴有余,妩媚不足,胖胖的叶子做水袖不够飘逸,风韵是有的;花生个子矮,也展开了圆乎乎的叶子,蔓延到了田埂上,那是无数对小小的镲;红薯扯开了互相纠缠的藤子,厚厚地覆盖着陇沟,藤蔓上整齐排列的叶子,如同刀马旦身后的靠旗;豇豆、绿豆们也都伸出藤蔓,想做京胡、二胡的弓弦;那方方正正的田里并没有水,远看像是碧绿的丝绒,竖起来可作为戏台的大幕,近看却是稻秧……它们在田野里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靠近村庄的地方,有几块不规则的菜地,上面点缀着南瓜叶、葫芦叶、菜瓜叶等。晨风一吹,藤叶晃动,才发现这些“收藏家”藏在藤蔓里的秘密。一个个如车轱辘般大小的南瓜、葫芦,一条条如成人胳膊般粗细的菜瓜,都躲在里面。

夜晚的田野似乎很静,星月之下,夜色朦胧。我猜,田野里的那些生命大概都在养精蓄锐,准备着明日的张扬。但仔细听,又好像听到夏虫们在窃窃私语,也听到庄稼的生命律动,最真切的是玉米拔节的声音。原来它们夜晚也不停止成长。是它们受了人类的影响,还是人类受了它们的启发?这样的季节,不正是日夜奋进的时节吗?

如今,田野里已经不见当年的“银锄落”,更不见老队长和他的牛、犁耙。农人们呢,如今他们把播种、田间管理和收割都交给了机器,便捷而省力,不用承受日晒雨淋。在城里打工的人们偶尔回乡,开着农用车去田野里转一圈,看看自家种的庄稼。在村庄休憩的,清晨或傍晚去田野里走走,其实是去吹吹从田野里飘来的绿色的风。

八月的清晨,我走在露珠闪烁的绿色中,去菜地摘辣椒、黄瓜、豆角,回来时发现田野染绿了我的衣裙。于是,我顺道在池塘里洗净蔬菜和衣裙。雨后的池塘十分宁静,当我把脚伸进水里,发现一群小虾围过来,啄着我的脚,痒酥酥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