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压一压”好

    摘要:季羡林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写了篇散文《年》,送给老师叶公超,受到叶公超高度评价,并在他所主编的文学刊物《学文》上发表。季羡林喜出望外,紧接着又写了篇《我是怎样写起文章来的》,送给叶公超,却碰了钉子。究其原

  • 故乡的蓖麻

    摘要:我因缘际会,作为援外医疗队的一员,驻足于地中海之滨的瑰丽岛国——马耳他。在这里,偶遇蓖麻,仿佛与故人重逢,唤醒了深藏心底的柔软记忆。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与挚友探访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他的居所静谧地依偎在

  • 水乡风情

    摘要:

  • 人生的三所学校

    摘要:对于苦难,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按照罗曼·罗兰的理解,“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我总觉得这话有些消极。人生不如意的时候的确不少,但是,不如意和痛苦毕竟不是一码事。而痛苦与苦难恍如一对

  • 夏天的别样风情

    摘要:夏天,犹如一首热烈奔放的交响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别样的风情。在人们的印象中,夏天往往是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火炉之中。然而,当我们深入探寻夏天的内蕴,便会发现它丰富多样的性格。初

  • 靠兴趣向前走

    摘要: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首次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并为一课,细细一想,耐人寻味。艾青是浙江金华人,徐志摩则是浙江海宁人,都是浙江籍。第二单元共七篇诗文,就有四

  •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摘要:炎炎夏日,在泾县书法家协会好友老范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宣纸因其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的特点,成为古往今来中国书画家们的最爱。一张薄薄的宣纸,要经过砍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靠兴趣向前走

   期次:第8381期   作者:□舒敬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首次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并为一课,细细一想,耐人寻味。

艾青是浙江金华人,徐志摩则是浙江海宁人,都是浙江籍。第二单元共七篇诗文,就有四位浙江籍作家,另外两位是绍兴的鲁迅与桐乡的茅盾。

艾青与徐志摩,都有出 国 留 学 的 经 历 。 1928年,艾青在林风眠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其间接触到了欧洲现代派诗歌。而早在 1918年,徐志摩就远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了银行学,随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经济学;1921年,徐志摩进入英国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期间,徐志摩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从上述经历看,他们出国留学所攻读的领域,皆与诗歌无关,但这期间他们都接触到了欧美诗歌。虽然两人的经历相似,然而他们的追求却截然不同。艾青一回国就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便被捕入狱,《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写于狱中;徐志摩则进入了文学核心圈,成了胡适的座上宾。

不想,几十年过后,岁月变迁,艾青与徐志摩竟以诗歌的形式“相聚”了。当真是殊途同归?我想应该是文学回归了正道。艾青凭借《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时,徐志摩早已去世两年了,如今他们竟以这种方式“相聚”,应该就是文学的力量、诗歌的力量。

教材编者的话是:“艾青追求诗的散文化,把现代自由体诗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借鉴西方诗歌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格律,进行了新诗格律化的尝试。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推动了新诗的繁荣。”

现在重读这两首诗,我最感兴趣的,倒不是诗歌本身,而是他们留学期间所学与日后发展不一致的地方,即“所用非所学”。如此一来,我便想是什么成就了他们日后的文学地位?很显然是兴趣。当艾青炽热的情感寻到突破口以后,他便搁下了画笔;同样的,经济学也不是徐志摩所热衷的。这两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应该都是诗歌。因为,只有兴趣与爱好,才能使人走得更高远。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世上只走一次,要靠兴趣向前走。”

艾青与徐志摩就是如此!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