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压一压”好

    摘要:季羡林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写了篇散文《年》,送给老师叶公超,受到叶公超高度评价,并在他所主编的文学刊物《学文》上发表。季羡林喜出望外,紧接着又写了篇《我是怎样写起文章来的》,送给叶公超,却碰了钉子。究其原

  • 故乡的蓖麻

    摘要:我因缘际会,作为援外医疗队的一员,驻足于地中海之滨的瑰丽岛国——马耳他。在这里,偶遇蓖麻,仿佛与故人重逢,唤醒了深藏心底的柔软记忆。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与挚友探访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他的居所静谧地依偎在

  • 水乡风情

    摘要:

  • 人生的三所学校

    摘要:对于苦难,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按照罗曼·罗兰的理解,“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我总觉得这话有些消极。人生不如意的时候的确不少,但是,不如意和痛苦毕竟不是一码事。而痛苦与苦难恍如一对

  • 夏天的别样风情

    摘要:夏天,犹如一首热烈奔放的交响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别样的风情。在人们的印象中,夏天往往是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火炉之中。然而,当我们深入探寻夏天的内蕴,便会发现它丰富多样的性格。初

  • 靠兴趣向前走

    摘要: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首次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并为一课,细细一想,耐人寻味。艾青是浙江金华人,徐志摩则是浙江海宁人,都是浙江籍。第二单元共七篇诗文,就有四

  •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摘要:炎炎夏日,在泾县书法家协会好友老范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宣纸因其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的特点,成为古往今来中国书画家们的最爱。一张薄薄的宣纸,要经过砍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压一压”好

   期次:第8381期   作者:□陈思炳

季羡林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写了篇散文《年》,送给老师叶公超,受到叶公超高度评价,并在他所主编的文学刊物《学文》上发表。季羡林喜出望外,紧接着又写了篇《我是怎样写起文章来的》,送给叶公超,却碰了钉子。究其原因,叶公超的用意无非是给季羡林浇盆冷水,“压一压”。

“压一压”,墩墩苗,无论是对人才的成长,还是对文章的提高,都有好处。明朝政治家张居正也是自幼聪慧过人,12岁考中秀才,13 岁就去考举人,且试卷答题不凡,主考官意欲录取,却被江陵巡抚顾璘劝其压了下来,他认为年轻人过早成名不好,结果三年后张居正才中举人。正因为年轻时被“压一压”,锻炼了张居正的抗挫能力,后来在仕途中百折不挠,终成一代名相。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叫尖毛草的植物,因为它长得最高,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其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尖毛草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可随着雨季的到来,它就开始疯长,三五天就长高一两米高。科学家发现,其实尖毛草在雨季前不是不长,而是在向下长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它的根已扎向地下 28 米处!向下,是为了给向上汲取营养,积蓄力量。

“根有多深,树就有多高。”树的成长如此,人才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呢?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这个规律,搞“拔苗助长”,走“捷径”,就会栽跟头。只有深入基层,多磨炼、多摔打、多熏“烟火味”,从民间汲取“营养汁”,才能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说的就是提拔到高处的领导干部必须经过低处的历练。只 有 经 过 基 层 这 个“练兵场”操练,在群众这个“最好老师”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干部,才能熟悉基层情况,深知百姓所需所求、所急所盼,更有效地履行党的宗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压一压,是向下沉、往下扎。只有“沉”得越深,方可“升”得越高。根深才能有枝繁叶茂,基深才能托起高楼大厦,只有“深”得扎实稳固,才能“升”得可靠长远,这就是“压”与“升”的辩证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