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我们一群人来到铜陵市郊古镇大通,感受这座千年临水古镇历史沧桑的脚印。
上午九时,我们乘九路公交车来到民俗一条街。这里店铺林立,大概是周日,因天 气 晴 好 的 缘 故 ,游 人 如织。许多店铺在卖江鱼腌制的腊鱼和大通特产,店家的吆喝声不断吸引来往游客的注意,不断有游客购买这里腌制的江鱼、小磨麻油、大通特色茶干、方片糕、麻酥糖等。民以食为天,在大通渡口手擀面小吃店,我们坐了下来。老板娘端来一碟腌制的辣椒片、咸白菜,正宗小刀面上放着几块大通白干子、青椒炒肉丝,那个味道一个字叫“爽”,我们吃得胃口大开,满口生津。
古镇有个百年的理发店,这里的师傅都是 80 多岁的老人,我们前往想感受一下老师傅的手艺。理发店里,二位老师傅正在理发,不少当地老人在等待,店内有的墙皮快要脱落,古老的条凳和梳妆台已斑驳沧桑。时光荏苒,和门前石板路一样,这里成了古镇街上的匠心和手艺人的文化象征。像理发店一样坚守手艺的还有毗邻的老秤店,这里师傅很敬业,人们说他做出的秤不缺斤少两,绝对公平秤。
冬阳下,江面波光粼粼,我们又来到老街渡口。老街渡口夹江对面就是和悦洲,20 世纪初,这里曾经繁华一时:当时在两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居民有十万人,建有“三街十三巷”,街巷两边绵延有多家钱庄、银楼、澡堂、旅社,同时还有报馆、学校、美孚洋行、天主教堂……
我们一群人一踏上和悦洲的沙土地,感觉江面变得宽阔起来,连空气亦清新异常,冬日辽阔空蒙,但路旁的菜地里白菜、大蒜、包菜等郁郁苍苍,一派绿意盎然。
在古镇老街一家特色鱼馆吃过中饭,我们来到了大通大钟楼。它是一座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建筑物,呈四方立柱形,边长约为 4 米,圆形拱门,高 20 余米,上下三层。它用料考究、造型别致、坚固雄伟,如今外观虽然破旧不堪,但还高高地屹立在大通镇中心的长龙山“西瓜顶”上。我们登临其顶,古镇大通美景尽收眼底,鹊江两岸风光一览无余。
古镇后街一位佘姓居民家中,院子里有一座飞檐翘角的四角亭,其下是一口水井,周围三方用水泥砌成一个“门”型的圈,周围的老百姓们都可以任意地到这里来取水、洗衣。它是目前铜陵市境内保持最完好的一口古井,名曰:龙泉井。井口圈是用大青石雕琢而成,鼓形的井口圈一面是平的,上面刻有“嘉庆丁丑年,龙泉井,佘以雨开”的字样。
在千年古镇老街石板路上行走,我们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景一物历经岁月洗礼,镌刻着历史痕迹,拥有独特历史人文内涵。这个紧临长江的千年古镇,如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滋润着古镇的历史,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大通人,如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