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2-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包裹在元宵里的思念

    摘要:窗外的雪又落了下来,细碎的雪花在暮色中飘舞。朦胧的雪雾中,似乎看见母亲正在厨房揉着元宵面,案板上的糯米粉如雪般扑簌簌飘落,沾在她的围裙上,染白了她的鬓角……恍惚间,我回到了儿时的元宵夜。父亲早早地从集

  • 人生三境界

    摘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为:“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句经典名言,如同一座智慧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在学习与人生道路上的探索之旅。

  • 春来陌上采荠菜

    摘要:春风骀荡,春阳杲杲,故园乡村田塍陌头被纤巧野菜染绿。马齿苋、马兰头、荠菜、蕨菜和紫云英点缀春野,绿意盈盈,如灵秀村姑,发出咯咯脆笑,唤醒村庄,唤醒春天。荠菜又叫雀雀菜、田儿菜、菱角菜、地米菜。其身形纤

  • 惊春

    摘要:立春后,大地仍是一片孤寂。荷塘叶黯花残的枯梗,还在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寒风中的屋梁,犹自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如同有人抄起一对鼓槌,在天边擂起了鼓,一阵隆隆的轰响,从彤云深处传来。昆虫们应声而起,倾

  • 趣说元宵节

    摘要:农历正月十五,早期称月望,隋时称元夕,唐初称上元,唐末称元宵,宋之后还有灯夕、灯节之类的别称。说到元夕,绕不开隋炀帝。此人除了有修运河、开科举、打造丝绸之路等“大手笔”,还巩固了元夕的官方地位,利用花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裹在元宵里的思念

   期次:第8515期   作者:□方华

窗外的雪又落了下来,细碎的雪花在暮色中飘舞。朦胧的雪雾中,似乎看见母亲正在厨房揉着元宵面,案板上的糯米粉如雪般扑簌簌飘落,沾在她的围裙上,染白了她的鬓角……恍惚间,我回到了儿时的元宵夜。

父亲早早地从集市上买回的几盏红灯笼,把老房子映得通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跳动的火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却遮不住母亲脸上温暖的笑意。我会洗干净小手,学着母亲的样子,将糯米团搓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球,像天上的满月。因为母亲常说:“元宵要圆,日子才会圆满。”那时,年幼的我不懂这话的分量,只专注将元宵搓得溜圆。

厨房里,水汽氤氲,锅中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母亲将元宵轻轻放入沸水中,白色的元宵在滚水中沉浮,也上下滚动着我急迫的心情。我寸步不离地趴在灶台边,看着元宵渐渐浮起,变得晶莹剔透,似乎隐约能看见里面的馅。

元宵有包着芝麻馅、糖馅的,芝麻馅是母亲自己炒的,香气特别浓郁。

“吃元宵喽!”母亲的呼唤声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显得特别欢快,让我雀跃。我们围坐在八仙桌旁,碗中的元宵冒着热气,在灯光下散发着温馨的气息。

咬开软糯的外皮,香甜的馅便流了出来,那滋味,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父亲会在这个时候讲起很久以前元宵节的故事,虽然年年有重复,却总是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入神时,连碗里的元宵都忘了吃。

如今,老房子早已不在了,父母也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我依然守着母亲的习惯,每到 元 宵 节 必 定 要 亲 手 搓 元宵。每当一个个元宵在我日渐粗糙的掌心搓动时,才终于明白,这小小的元宵里,包裹的是浓浓的乡愁,是割舍不断的亲情。

窗外的雪还在下,厨房里弥漫着糯米和芝麻的香气。热气腾腾中,我仿佛又看见了母亲温暖的身影,看见红灯笼的光影里父亲慈祥的笑容,看见了那些永远温暖的元宵夜。

端起碗,咬一口元宵,香甜的滋味在口中化开时,眼角有些湿润。这元宵里,有母亲的味道,有故乡的味道,更有永远无法割舍的家的味道。

在这个飘雪的元宵夜,我忽然懂得,乡愁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近在咫尺的温暖;亲情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这一碗简简单单的元宵。母亲的白发,父亲的故事,老房子的灯光,还有这永不改变的元宵味道,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

望着碗中的元宵,忽然觉得,这仍是岁月中最圆满的团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