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雪又落了下来,细碎的雪花在暮色中飘舞。朦胧的雪雾中,似乎看见母亲正在厨房揉着元宵面,案板上的糯米粉如雪般扑簌簌飘落,沾在她的围裙上,染白了她的鬓角……恍惚间,我回到了儿时的元宵夜。
父亲早早地从集市上买回的几盏红灯笼,把老房子映得通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跳动的火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却遮不住母亲脸上温暖的笑意。我会洗干净小手,学着母亲的样子,将糯米团搓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球,像天上的满月。因为母亲常说:“元宵要圆,日子才会圆满。”那时,年幼的我不懂这话的分量,只专注将元宵搓得溜圆。
厨房里,水汽氤氲,锅中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母亲将元宵轻轻放入沸水中,白色的元宵在滚水中沉浮,也上下滚动着我急迫的心情。我寸步不离地趴在灶台边,看着元宵渐渐浮起,变得晶莹剔透,似乎隐约能看见里面的馅。
元宵有包着芝麻馅、糖馅的,芝麻馅是母亲自己炒的,香气特别浓郁。
“吃元宵喽!”母亲的呼唤声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显得特别欢快,让我雀跃。我们围坐在八仙桌旁,碗中的元宵冒着热气,在灯光下散发着温馨的气息。
咬开软糯的外皮,香甜的馅便流了出来,那滋味,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父亲会在这个时候讲起很久以前元宵节的故事,虽然年年有重复,却总是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入神时,连碗里的元宵都忘了吃。
如今,老房子早已不在了,父母也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我依然守着母亲的习惯,每到 元 宵 节 必 定 要 亲 手 搓 元宵。每当一个个元宵在我日渐粗糙的掌心搓动时,才终于明白,这小小的元宵里,包裹的是浓浓的乡愁,是割舍不断的亲情。
窗外的雪还在下,厨房里弥漫着糯米和芝麻的香气。热气腾腾中,我仿佛又看见了母亲温暖的身影,看见红灯笼的光影里父亲慈祥的笑容,看见了那些永远温暖的元宵夜。
端起碗,咬一口元宵,香甜的滋味在口中化开时,眼角有些湿润。这元宵里,有母亲的味道,有故乡的味道,更有永远无法割舍的家的味道。
在这个飘雪的元宵夜,我忽然懂得,乡愁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近在咫尺的温暖;亲情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这一碗简简单单的元宵。母亲的白发,父亲的故事,老房子的灯光,还有这永不改变的元宵味道,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
望着碗中的元宵,忽然觉得,这仍是岁月中最圆满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