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7-2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人生三晃

    摘要:有句幽默说法:人生不过三晃,一晃大了,二晃老了,三晃没了。诚然,人生百年,于浩渺宇宙而言,不过弹指一瞬,这三“晃”便是我们仅能把握的全部时光。这三晃怎么“晃”,至关重要。是胸有成竹、认认真真地“晃”,

  • 我哥我嫂

    摘要:我哥72岁,是地道农民,仅小学三年级学历,却是农村“多面手”。身为党员,曾任村委委员,精明能干又热心,乡亲们都敬称他“九爷”。嫂子小哥两岁,是淳朴的家庭主妇,没读过书。她是堂二舅家三女儿,与我哥共度了

  • 踏访绩溪仁里古村

    摘要:千年仁里,这座徽州传统古村落,距离绩溪县城仅3公里。村内留存着元、明、清时期的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民风淳朴,徽文化底蕴深厚,是古徽州当之无愧的“程朱阙里”。我乘合福高铁至绩溪北站,转乘公交

  • 父亲的探亲假

    摘要:我的故乡在安徽,那是一片闻名遐迩的水乡。在父辈生活的年代,交通极为不便,出一趟远门往往困难重重、周折不断。父亲在服兵役时,有过一段休假的经历,这段经历令他终生难以忘怀。父亲在部队担任连里司务长后,按规

  • 波光云影

    摘要:

  • 暴雨中的红色回响

    摘要:梅雨时节,石台县关工委那略显陈旧的铁皮屋顶上,闷雷翻滚,似千军万马集结。紧接着,雨幕如天河决堤,在窗玻璃上划出浑浊的泪痕,似岁月无声哭泣。县关工委副主任黄家齐站在屋内,用袖口擦拭投影镜头,泛黄的《贵池

放大 缩小 默认

暴雨中的红色回响

   期次:第8629期   作者:□涂必宏

梅雨时节,石台县关工委那略显陈旧的铁皮屋顶上,闷雷翻滚,似千军万马集结。紧接着,雨幕如天河决堤,在窗玻璃上划出浑浊的泪痕,似岁月无声哭泣。

县关工委副主任黄家齐站在屋内,用袖口擦拭投影镜头,泛黄的《贵池党史资料选编(1919-1937)》扫描页在幕布上展开,祖父黄云龙1935 年手书的楹联“幸有杨军称上将,聊凭余子定文书”在潮湿空气中舒展,墨迹如时光刻痕,诉说着往昔。

“祖父自注里说,‘杨军’指红军独立团代团长杨春标。”雨声密集如历史鼓点,黄家齐提高嗓门。话音刚落,屏幕暗下,1936 年腊月二十八雪夜模拟图浮现:二甲里山坳间,数十堆火光如星子闪烁,饥寒交迫的战士围火取暖,却不知温暖暴露了位置。贵东县苏维埃心脏马屋施在枪炮声中陷落,70 年后教室里,暴雨敲窗,少年们望着雪夜地图上溃散的红标,眼神凝重思索。

黄家齐展开 1935 年密道手绘图,陈旧纸张的霉味混着雨水腥气弥漫。“北扼长江,东控皖南,西接赣东北。”他手指划过地图等高线,仿佛触摸历史,这是当年三条活命路。

此时,手机传来伯父黄政国的录音,92 岁老兵裹着电流杂音的声音如利刃刺破雨幕:“罗店挖交通壕第三夜……”在上海海军博物馆,手机屏幕上亮着黄政国1944年的新兵登记表。学生小雅疑惑:

“资料里是‘黄政国’,您家却是‘黄国政’?”视频里,黄家齐站在关工委书架前,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抽出自编史料集放大扉页献词:“献给那位把‘黄政国’错写成‘黄国政’的地下交通员,名字误差救了他一命。”原来,1949年上海战役后部队统计,这个笔误让黄政国在乡亲记忆中“牺牲”在宝山战场。真实的他带领战士冒雨挖沟炸碉堡,负伤后留驻上海,直到92 岁离世。小雅镜头扫过军功章,玻璃倒影与泛黄的照片重叠,两个时空在雨水中交汇。

“黄爷爷,您伯父离家时哭了吗?”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沉思。老人展示家书特写镜头,1944 年的字迹在雨水浸润下清晰可见:“爹娘勿念,儿为光明而战。”

教室里落针可闻,窗外山峦浸在雨雾里,朦胧神秘,恰似1936年特委机关转移的高山,也似1949年宝山战场挂满军衣碎片的铁丝网。三场暴雨重叠,将三个时代的血泪浇灌成记忆的琥珀。

黄家齐的家族史是一部缩微的革命史诗。祖父黄云龙以楹联记录时代,镌刻历史;伯父黄政国为光明而战,书写别样人生;他本人以退休干部身份,将历史真相化作血色教材,传承红色基因。三代人接力传承红色信仰,而这信仰的力量又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传承。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