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诚实的考分

    摘要:诚实,乃做人之根本,人生处处皆有“诚实”的考卷,你是满分还是不及格?北宋词人晏殊以诚实闻名。14岁时,他作为神童被举荐给宋真宗,与千余名进士同场考试。发现考题是自己十天前练习过的,他如实上报并请求换题

  • 四婶的米酒坊

    摘要:在乡下老家,四婶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美称——“米酒婆”。她的米酒坊位于村口,是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米酒坊的招牌上,四婶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精选上等糯米,经过浸泡、蒸煮、冷却、

  • 淠河边的嬗变

    摘要:初秋时节,漫步于六安城西淠河岸边的景观大道,一幅如诗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岸边绿植繁茂,林间鸟鸣婉转,河中水鸭嬉戏,让人不知不觉沉醉于诗画淠河之中。六安,这座美丽且历史悠久的城市,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

  • 食在秋天

    摘要:汪曾祺曾言:“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然秋之妙,远不止于“贴膘”之满足。它似天地将三季深情,化作舌尖清欢,隐匿于田埂、河泽之间。秋意渐深,

  • 深河桥畔缅怀英烈张学文

    摘要:前不久,我怀着崇敬与追思,踏上贵州省独山县的土地,走进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园内庄严肃穆,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在镌刻着无数英烈的“万魂墙”前,我久久驻足,目光被一块匾牌吸引——上面刻着安徽霍邱籍

  • 丹霞叠翠

    摘要:张成林/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在秋天

   期次:第8644期   作者:□陈之昌

汪曾祺曾言:“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然秋之妙,远不止于“贴膘”之满足。它似天地将三季深情,化作舌尖清欢,隐匿于田埂、河泽之间。

秋意渐深,风携桂子冷香,轻拂金黄稻浪。河水清瘦如银带,被芦苇缠绕,蜿蜒流转于田埂。黄灿灿的稻穗颔首,似向土地鞠躬;板栗胀红脸,壳刺变柔;柿子沉甸甸,压弯枝桠成月牙,阳光穿透果皮,似见甜蜜流淌。前几日,岳母自乡下来,竹篮满载秋之馈赠:南瓜披琥珀色外衣,卧于篮底;丝瓜坠着晨露;毛豆如撒落翡翠;山芋沾着泥土。这些带着土腥与河泽气息的秋物,仅瞧一眼,舌尖便泛起潮意,似有小蟹轻爬。

食在秋天,是刻于骨子里的念想。儿时老家,玉米与山芋乃叩响味蕾的信使。玉米秆顶着褐红“皇冠”,绿叶间垂下饱满玉米棒,须子浅棕时最为金贵。掰下玉米,剥壳见金黄颗粒,挨挨挤挤如星串。入锅,清水没过,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煮。一刻钟后,香气漫过院墙,初为淡淡甜,夹着秸秆清气;再等片刻,香气蔓延,引得巷口花猫蹲于石阶,尾巴微颤。

挖山芋须趁晨露未干。蹲地轻扯藤蔓,露水打湿裤脚,凉意丝丝。用铁锹挖时,离根须半尺,动作轻柔,如为婴孩掖被角。不一会儿,红皮黄心的山芋滚出,沾着泥,圆滚滚似时光掉落的糖球。洗净后下锅,水开后转小火慢煮。二十分钟后揭盖,山芋裂口,金黄的肉翻出,热气熏得人直眯眼。咬一口,粉糯漫至喉咙,指尖亦沾甜香。

老家十里长河,藏着秋天最柔软的心思。水浅时,菱角菜铺成绿云,圆叶间白花点缀,如夜空中的星子。花谢后,菱盘下结出菱角,青的似浸水玉,红的如染晚霞。爷爷划木盆采菱,木桨搅碎水面微光,他伸手翻菱盘的动作极慢,似捡拾散落的月光。肥大的家养菱角烀熟,菱米鼓胀,咬开粉糯香甜;野生菱角瘦小,却带河泽清冽,细嚼余味萦绕舌尖半晌。爷爷挑肥菱赶集,奶奶将瘦菱晒于竹匾,阳光抽干水分,菱米缩成琥珀色颗粒。冬日煮粥撒一把,白粥浮起点点秋,暖透寒夜。

“鸡头菜”是河泽给秋天的另一份厚礼。带刺圆叶浮于水面,紫褐色“鸡头”探出,如伏波小兽般。爷爷划船,用竹竿捆着镰刀顺着“鸡头”探入水下,“咔”一声轻响,带刺茎秆漂上来,沾着细碎水花。回家剥刺取米,晒干后的“鸡头米”,是冬日健脾良方。茎秆更是妙不可言,撕去带刺的外皮,露出青碧的肉,切成段腌片刻,再与姜蒜同炒,滴几滴麻油。锅铲翻动,清香如受惊雀儿满屋乱飞,引得人直往厨房凑。

板栗烧鸡是秋天的“压轴大菜”。板栗从树上打下,壳上尖刺扎人指尖,剥开却是褐红圆润。与仔公鸡一同入铁锅,慢炖至汤汁浓稠。此时,板栗吸足肉香,粉糯醇厚;鸡肉染上栗仁甜,嚼起来带草木气息。老人们说,这是天地撮合的“姻缘”,少一分火候,都出不来这缠绵的香。

水里的菱角、莲藕,地里的花生、毛豆,树上的柿子、枣子……秋之馈赠无需刻意寻觅,田埂弯腰可摘,河岸伸手能采。立秋后,父亲捎来几只肥蟹,壳泛青光,螯足间夹着水草。清水蒸透,公蟹白膏如凝脂般颤动,母蟹黄脂似熔金般耀眼。蘸醋入口,鲜得舌尖发麻。刹那间,我领悟:这秋香里,藏着土地温厚、河泽灵动,还有亲人将时光酿成的甜。

风又起,桂香漫窗棂。原来,秋非萧瑟信使,而是将岁月之暖,揉进一粥一饭。那缕缠绕舌尖的香,让人久久回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