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老家,四婶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美称——“米酒婆”。她的米酒坊位于村口,是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米酒坊的招牌上,四婶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精选上等糯米,经过浸泡、蒸煮、冷却、发酵等多道工序,酿制出的米酒绵厚香甜,深受乡亲们喜爱。村里的红白喜事,几乎都少不了四婶的米酒,因此生意兴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婶的身体不如从前。堂弟担心她一个人在乡下生活不便,便将她接到城里照顾。初到城市,四婶对高楼大厦和繁忙的街道感到陌生和不适。她想念乡下的田野、村庄,更想念自己的米酒坊。
看着四婶心不在焉的样子,堂弟心急如焚。一天,他带四婶去外面吃早餐,四婶刚尝了一口米酒,就皱起了眉头:“这米酒酿的时间还不够,再多酿2至3小时就好了。”早餐店老板竖起大拇指,称赞四婶真是行家,说他当天的米酒的确有点赶急,提前拿出来了。
从早餐店出来,堂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四婶的米酒坊搬到城里来,让街坊邻居们都能尝尝四婶的老手艺,也可以教他们做米酒。四婶听到这个想法,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说干就干。堂弟将自家的厨房隔成两间,其中一间就作为四婶的米酒坊。虽然只有四五平方米,可谓四婶乡下米酒坊的“微缩版”,但四婶的一双巧手将米酒坊收拾得有条有理。她把乡下米酒坊的布置尽量还原,挂上了红红的灯笼,摆上了木制的酒坛,还特意请人写了“米酒婆米酒坊”几个大字挂在门上。
米酒坊开张那天,四婶为前来的街坊斟上一杯杯亲手酿制的米酒。酒香四溢,大家赞不绝口。四婶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眼中闪烁着泪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婶的米酒坊不仅是一个制作和品尝米酒的地方,更成为城市中的一片温馨港湾,让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四婶还免费教社区居民如何自制地道的老米酒,也让孩子们现场体验老米酒的制作流程。
如今,四婶的米酒坊已成为社区的一张暖心“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