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后,院子里的三角梅、茉莉、米兰,叶子油亮亮的,月季花也绚丽了许多,甚至连腊梅花下也多出了几个小芽,走近细细一瞧,是太阳花的小秧子。
“真奇怪,我可没撒过太阳花的种子呀?”我喃喃自语。儿子说:“这花种也许是鸟衔来的吧。”儿媳说:“或许是风吹来的吧。”先生则说:“也可能是从楼上掉下来的。”我的家人们,都在努力发挥想象,想解开它们的身世之谜——它们来自哪里?经历了什么?
见不得花木的夭亡,是养花人的共性。对于它们的到来,我一点都不欣喜,更不想探讨它们的前尘往事。我对这些柔软且纤细的幼苗,伤感地说:“你们难道不知道,现在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光吗?你们难道不知道,水、空气、阳光是植物生存的必要因素吗?你们怎么可以把家安在根系发达且枝干繁茂的腊梅花旁边呀?既晒不到阳光,又争不来养分……”
花儿不语,却让我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植物的适应力不可小觑,那天天刚亮,推窗透气的我,听到蜜蜂嗡嗡地唱得欢快。放眼望去,看到粉的、黄的、白的,有的歪着,有的弯着,有的匍匐着,还有的斜倚在枯死的枝丫上……一群花儿仰着脸,每一朵,都开得那么倔强。
它们呈现的生命之美,令我动容——想不到,这些比豆芽还纤细的幼苗不仅悄然长大,还会见缝插针,适应环境,开出姿势如此奇特的小花来。
花木与人为善,花木坚强豁达,花木教会我们的并不比书本教会我们的少。从植物身上悟出人世、人情。想来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和这太阳花的种子何其相似,都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也许运气好,会被风吹到一片广阔的土地上;也许运气不佳,被鸟衔到拥挤逼仄的墙角旮旯。
与其向外生气抱怨,不如向内适应环境,土地从不会亏待任何种子,只要扎稳了根,就会接续到土壤内可供成长的养分,当然就会离开花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