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那纸难忘的通知书

    摘要:八月的风裹着燥热,吹得人心也焦灼。高考录取通知书一批批开始下发了,听说都是邮递员送上门,可我迟迟没有等到属于我的那一份。我一次次跑去教育局,挤在人群里看新贴出的录取名单。红纸黑字,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总

  • 热爱

    摘要:

  • 岭脚芭蕉绿满村

    摘要:甫入村口,就见那碧绿挺直的芭蕉树,像是纤细袅娜的少女,站在路的两侧,边上是哗哗作响的小溪。越往里走,芭蕉越高越茂盛,宽大的叶子舒展开来,迎接着人们。初秋时节,烈日灼人,遁入这座大山深处的小山村,群山高

  • 扎稳根,就会离开花不远

    摘要:一场雨后,院子里的三角梅、茉莉、米兰,叶子油亮亮的,月季花也绚丽了许多,甚至连腊梅花下也多出了几个小芽,走近细细一瞧,是太阳花的小秧子。“真奇怪,我可没撒过太阳花的种子呀?”我喃喃自语。儿子说:“这花

  • 山丹丹花又开

    摘要:九月的陕北,山风已带了凉意。我站在革命老区一片向阳的山坡上,望着眼前如火的山丹丹花,忽然想起太爷爷的话:“这花开一次,地上就多一颗星星。”‘太爷爷是抗战老兵,去年秋天化作了一颗星。他生前最爱讲山丹丹的

  • 童长荣:白山黑水间谱写青春壮歌

    摘要:长江之畔的铜陵市枞阳县,正在修缮中的童长荣故居门扇轻响,好似仍在等待无数次推开它的游子归来。“待赶走日寇,定回家陪母亲看长江水……”光阴流转,这份对家乡的思念定格在他战斗和牺牲的吉林省汪清县,定格在村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纸难忘的通知书

   期次:第8657期   作者:□冯继奎

八月的风裹着燥热,吹得人心也焦灼。高考录取通知书一批批开始下发了,听说都是邮递员送上门,可我迟迟没有等到属于我的那一份。

我一次次跑去教育局,挤在人群里看新贴出的录取名单。红纸黑字,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总也寻不见我的。我又一趟趟赶到学校大门口,看新出的喜讯榜——某某考上理工,某某录取师大,一个个名字像针一样,轻轻扎着我的心。我知道有位同学刚过大专线,就被专科院校录取了。我想,我的分数比他高,总该有个去处。

无奈之下,父亲托两个亲戚去打听。9月13日上午,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我家,带来了准确消息:我被豫南农业专科学校录取了,通知书早就发到了学校。

消息落实了,心却依然悬着——通知书在哪呢?我该去找谁领呢?

临近中午,天热得连知了都懒得叫唤。忽然听见门外桂花姑姑喊我:“小路,快出来,老师来找你了!”

我急忙出门,一眼就看见杜春芳老师站在院门口。他穿着半旧的白色短袖衬衫,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身边站着我的师母。“总算找到你了!”杜老师抹了把汗,脸上绽开笑容,“你的通知书半个月前就到学校了,一直不见你来领。这两天就是最后报到的日子,我们再不来,你可要错过机会了!”师母在一旁补充:“路上他总念叨,这孩子怕是自己心里没底,不敢来学校问。”

杜老师已经从学校退休,又被返聘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他发现我的通知书一直没人领,就从学生档案里找到我的家庭住址,那天一大早和老伴一起,推着自行车一路打听找来。十几公里的路,三十多度的高温,前后用了一个多小时,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就这样一户户问到了我家。

母亲赶紧请杜老师和师母进屋里坐,倒上凉茶,递上刚切的西瓜。杜老师却摆摆手,从随身带的布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赶紧看看,别耽误了正事。”我双手接过通知书,指尖微微发颤。展开一看,“豫南农业专科学校”几个字映入眼帘,专业是“药用植物”。

“虽然是个大专,但这个专业很好。”杜老师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以后毕业了,可以去药材公司、药房、药厂工作,很有前途。不要觉得没考上本科就低人一等,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我眼眶发热,低下头去。其实我多次想去学校找杜老师打听消息,只是觉得自己考得不好,没脸见他。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忘记我,还冒着酷暑把通知书送到了家里。

临走时,杜老师再三叮嘱:“15号就开学了,抓紧时间准备,早点去报到。”他和师母推着自行车离开的身影,在烈日下渐渐模糊,那一刻,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

办好了入学手续后,按照父母的嘱咐,我特意去向杜老师和师母告别。杜老师临别时还一直嘱咐:“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到校后,我给杜老师寄去了一封信:“感谢您!送来的不仅仅是一纸通知书,更是改变我命运的机会。”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站在田里观察山药长势,或在办公室书写材料时,总会想起那个炎热的夏日,想起杜老师额头的汗珠,想起那纸险些错过的通知书。

教师节将至,我想再次对杜老师说,那一路的寻找,那一纸的交付,胜过千言万语,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师者仁心。您递给我的不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更是一把开启人生的钥匙。这份恩情,永远铭记在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