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0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全国最大“煤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宿州投产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建设的1000兆瓦时全国最大“煤电+熔盐”储能项目完成168小时的试运行,正式投产。这是全国首台套吉瓦时级煤电熔盐储换热成套装备及控制系统、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

  • 合肥市质量标准总指数连续四年稳居G60前三

    摘要:本报讯日前,2025年全国“质量月”苏浙皖赣沪共同行动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大会在浙江金华举行。会上,《2024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合肥以102.1

  • 我省扎实开展烈士陵园不动产登记

    摘要:本报讯今年2月以来,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积极开展烈士陵园不动产登记专项工作,为严格烈士陵园保护和管理提供产权支撑。截至8月底,全省已完成烈士陵园不动产登记151宗,占任务量的57.4%。压

  • 纪念邮票引热购

    摘要:9月3日,在中国邮政集团阜阳市分公司的营业大厅内,营业人员展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当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

  • 2025年全省城市供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总工会主办,省建设建材工会、省城镇供热协会承办,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城市供热行业(热力设备检修工、热力运行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全

  • 我省完成应急避难场所调查评估工作

    摘要:本报讯为全面摸清全省应急避难场所“家底”,近日来,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评估工作主要针对全省县级以上应急避难场所,涵盖室内型(含室内室外兼具型)和室外型,综合性和单一性,

  • 全省首个“市事通政务服务便民驿站”上线

    摘要: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合肥轨道交通联合合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打造的“市事通政务服务便民驿站”在市政务中心站上线。这一创新举措开

  • 我省2025年第八批政府债券成功发行

    摘要:本报讯近日,我省在北京成功发行2025年第八批政府债券877.52亿元,包括新增专项债券456.87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420.65亿元。本批次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14%,平均发行期限13.69年

  • 我省20所高校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产业工人求学圆梦行动

    摘要:本报讯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产业工人求学圆梦行动参与高校名单。全国共遴选289所高校,我省共20所高校入选,总数居全国前三,仅次于山东省、江苏省,充分体现了我省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推进产业工人

  • 两部门明确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管理的相关税收政策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为支持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管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对外发布通知,明确了相关税收政策。通知明确,对承接主体在运用划转的国有股权和现金收益投资过程中,贷款服务取得的全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最大“煤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宿州投产

   期次:第8658期   

本报讯 日前,由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建设的1000兆瓦时全国最大“煤电+熔盐”储能项目完成168小时的试运行,正式投产。这是全国首台套吉瓦时级煤电熔盐储换热成套装备及控制系统、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为煤电机组大幅度提高调峰和供热能力开辟了全新路径。

该项目在系统设计方面创新提出“主蒸汽+热再蒸汽+四抽蒸汽”的三路抽汽方案,换热后的蒸汽直接供热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打破传统煤电“以热定电”的刚性约束。通过熔盐在 390℃高温熔盐罐与 190℃低温熔盐罐间的热量循环,实现1000兆瓦时热能跨时段存储与释放。在协同控制方面,首次研制煤电耦合蒸汽加热熔盐储热仿真平台,对“煤电+熔盐”储热项目的控制逻辑进行仿真,形成基于熔盐储热的火储联合网源协调控制技术。熔盐储热系统投运后,机组发电负荷的“顶尖峰、压低谷”能力大幅提升。在保证最大供热量连续供热5小时的情况下,深度调峰的最低发电负荷可降低至30%;在需要顶尖峰100%额定发电负荷运行时,由熔盐系统提供的供热蒸汽可连续供热4小时。

经测算,该项目投产后不仅能解决机组“调峰”与“供热”之间的矛盾,提高电网稳定性,有效推动煤电机组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型,还有助于消纳电厂周边区域的弃风弃光电量,每年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约 1.28 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8.5万吨。同时,项目的投产将每年增加供热能力220万吨,可满足当地40多家工商业企业的用热需求,促进产业集聚,为皖北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创造有利条件。(何雪峰 周宝桓 文楚)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