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保险种之后的“第六险”,主要用于保障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所支付的费用。随着长护险服务项目目录的发布,一张“老有所护”的保障网正加速织密。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让失能老人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作为被称为“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正从制度试点走向广泛实践,逐步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困境,让“老有所护”的民生愿景真正照进现实。
长护险的意义,远不止于“花钱买服务”。它更是一场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一方面,它推动了养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大量护理岗位,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新的民生经济链条;另一方面,它倒逼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医养结合”模式落地,推动社区、机构与家庭照护协同发展。一些地方探索的“时间银行”模式,更以互助理念激活社会资源,为构建多元共治的照护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但要让“老有所护”真正普惠,必须推动长护险从“有”到“优”。一方面,应加快立法进程,将长护险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体系,确立其独立险种地位,构建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职业吸引力,推动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尤其要强化居家和社区照护能力,让老人在熟悉环境中安享照护。
未来,随着制度的全面建立与持续优化,长护险必将织就一张更密、更实、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被温柔以待。舒朗秋/文 王铎/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