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起,山谷梯田间,稻穗笑弯了腰,玉米挺起了肚子,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瓜果的香味。山间野兽们垂涎欲滴,一场护秋开始了。
皖南,山高林密,野果繁多,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云豹、猴子、野猪、野兔、麂子、野獐等,成群结队,有时几十上百只,场面壮观。尤以野猪、猕猴为最,数量多,分布广。
对待这些动物,山民们颇有智慧,方法五花八门。像对付鸟类,如麻雀、燕子、斑鸠等,只需在田中立些稻草人。穿上红汗衫,戴顶破草帽,眼睛涂锅灰,手持红缨枪,大大小小十几个,高低错落,姿态各异。稻草人虚张声势,多少能吓些鸟雀。
动物们精灵着,时间久了,光靠稻草人不管用,村民想出一招,制作竹哒来驱赶。它一头长,一头短,利用杠杆原理,巧妙地将沟里的水引入竹筒,到一定程度,竹筒猛然翻转,重重地敲击在下面竹筒上,“哒”的一声响起,惊扰驱赶鸟雀。
护秋,晚上是重头戏。风高月黑,伸手不见五指,正是野兽肆虐时。生产队时期,队里在每个山坞都要搭建几个小木棚,人字形的。夏天草茂,常有毒蛇出动。棚需离地三尺,一排原木搭建,铺上稻草,上盖一层树皮,虽简陋但牢固结实。队里派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看守,带着铳和猎狗。我曾跟着我舅舅去守过夜,山路狭窄弯多不平,只能借着马灯幽暗的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草丛中,稍有不慎就会跌入田中,因此须小心翼翼。到田块附近,一般先放一两铳,大声喊几声,吓跑野兽。睡在木棚里,山风徐徐,林涛阵阵,溪水哗哗,空气中弥漫着稻香味。只是那蚊子嗡嗡地作响,只得摇着蒲葵扇拼命赶。倘若遇到雷电交加,暴雨倾注,棚中淋雨,可遭罪了。
晚上一旦听到狗吠,就要起来查看。如有野兽侵犯,那就子弹上膛,准备放铳。几个旗鼓相当的猎手默契配合,那就好比瓮中捉鳖,会有大量的战利品。第二天一早,抬着七八只,每头百余斤的野猪回家,全村都欢腾了,妻子笑,孩子乐,不知羡煞多少人。
分田到户后,护秋日子,家家户户搭棚看守,山坞里到处闪动着人影,野兽们都躲起来,电筒乱照,可真热闹。
近十几年来,山村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山上的田块大多被改种树种草,成了动物们的乐园。山民只耕种离家不远的田块,护秋想出新法子,买来电子小喇叭,录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挂在田边,播放驱赶鸟兽。
经历过护秋,才明白每一粒粮食的金贵!护秋,是一代人对土地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