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1-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老家的油

    摘要:住在深山,老家人离不开油。油分两种:素油,荤油。老家人不喜欢素油,认为那是出家人吃的。“在家”的人就要吃荤油。常言道:三餐不吃青,眼里冒金星;三天不吃油,虚汗往下流。这里的油就是猪油。猪油好吃。其一就

  • 青山深柳读书堂

    摘要:初读靖安,如打开一册水墨丹青画卷,泼墨为云,落笔为水。白云深处,林木茂密,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秀丽。耳旁欢快的山泉终日叮咚叮咚,满眼的田畴随季节春绿秋黄变幻着,令人赏心悦目。真正体悟靖安山水之灵秀

  • 喜秋

    摘要:

  • 矾矿的沧桑岁月

    摘要:西山在左,东山在右,两山之间是宽阔的坳冲。一条蜿蜒的溪流缀满碧翠潺潺而落,有风声相随,鸟声相伴。溪水很清,清得觉察不到水的深度,清得水底一粒虾米都能看到。不知缘由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里有矾石,矾能

  • 活出自己的精彩

    摘要:有人说,世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我觉得,其实世上只有一件事:做自己。既然别人的事我们干涉不了,只能尊重和接受;既然老天的事我们逆转不了,只能顺从和配合。那么,就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

  • 一泓秋水映薄凉

    摘要:立秋后,雨多了,整日整夜下个不休。那雨瘦,枯寒纤弱,在天空飘着,细且长,迎向地面,盈盈浅浅,像刘旦宅笔下仕女的凝眸。昨晚随手翻《红楼梦》,泛黄的书页中插有刘旦宅的画作,是有颜色的脂砚斋。画中人着色淡雅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山深柳读书堂

   期次:第7474期   作者:□华光耀

初读靖安,如打开一册水墨丹青画卷,泼墨为云,落笔为水。白云深处,林木茂密,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秀丽。耳旁欢快的山泉终日叮咚叮咚,满眼的田畴随季节春绿秋黄变幻着,令人赏心悦目。

真正体悟靖安山水之灵秀、人文之优美、历史之久远,还是金秋时节,走进靖安县水口乡。

水口乡位于九岭山脉,属国家级生态乡镇,境内山川瑰丽,草木四季葱茏,森林覆盖率高达85%。而坐落于此的青山熊家自然村则是水口乡这顶“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眘虚的隐居地,在其亲建的“深柳读书堂”里写下了“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首五言阙题佳作。

步入青山熊家自然村,跳入眼帘的是久远的青砖黛瓦老屋和现代的白墙红顶楼房,错落有致,交相辉映。让你感受到古朴的清幽与现代的浓烈,感受到土木民居建筑的独特和乡土气息的浓郁。从村口漫步于村中,有一塘池水,上面架起的木桥步道迂回曲折,桥下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在鹅卵石垒起的河塘上方书有“灵福泉”三字。相传上古时期,青山熊家一石缝中冒出一股清泉,终年不息,当地农户认为是天赐降福,因此取名“灵福泉”。而今,灵福泉的水依然源源不断,喷涌不息,滋养着一方百姓。

伴着脚步,不远处传来朗朗的儿童读书声,寻着书声走去,在村落的西北一方,矗立着一青砖灰墙、石条门框的房屋。屋内没有贵气的雕梁画栋,却透着浓浓的书卷气,张扬着主人的脱俗避势的清雅。随着岁月更替,历经风雨剥蚀,它依然稳固地挺立着,而青砖灰墙的石条门框边上清晰地刻着“深柳读书堂”字样。据考证,深柳读书堂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大唐诗人刘眘虚的故里。刘眘虚因父亲在洪州府任刺史,曾赴洪州省亲之时,游历到此,见山水秀美,民风淳厚,便定居构筑了深柳读书堂。据《靖安县志》记载,其曰:“乐其山清水秀、俗美化淳、道卜居焉。”

“深柳读书堂”背靠白云山,为刘姓祖先隐读开基之地。

如今,历经千年,水口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他们有了更新的理念和规划,依托青山熊家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紧扣精品民宿建设,以打造秀美乡村样板为目标,因地制宜,重点修复“深柳读书堂”,重现唐韵风采,以水生态环境为体系,打造生态湿地公园,让村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而乡民往来耕作,怡然自乐的神情,正伴随着学童的朗朗书声,飘逸在这山清水秀、俗美风纯的现代桃花源里。

探望古意深深的青山熊家,感受独有“诗韵山水”“田园牧歌”的底蕴,不仅再现了刘眘虚所写的“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的无限意境,更是营构了青山熊家在践行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华彩乐章。“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在这茂林修竹、青山秀水的熊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是身心灵三位一体共同滋养的绝佳之地。我读懂了靖安,这里有诗境,是归乡。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