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9-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绩溪:培育“徽菜师傅”叫响劳务品牌

    摘要:本报讯“我一直在酒店行业从业,但一直没有厨师证。如果这次培训考核合格,我就能正式取得‘厨师证’,成为一名有资格的真正厨师!”前不久刚参加完绩溪县“徽菜师傅”(金徽厨)暨“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技能提升

  • 劳动竞赛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潜能

    摘要:本报讯“电信车间零事故台时完成第二台阶目标,奖励1500元;设备完好率完成第二台阶目标,奖励1000元……”日前,淮北矿业集团涡北选煤厂下发了月度劳动竞赛考核情况通报,对完成竞赛指标的单位给予奖励,并

  • 竞赛比武:展技能练真功

    摘要:9月24日,安徽省第四届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在马鞍山拉开帷幕,来自全省的马钢(集团)、临涣焦化公司等10支队伍60余名队员同台竞技。项目涉及理论知识、综合体能、单兵抢险救援、带压快速堵漏、化工装置初

  • 山村小学变迁记

    摘要:我的家乡在江淮大地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四面环山。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改名叫巨兴人民公社。公社兴办了一所学校,再后来下面所有大队也各自有了小学,村子有了教学点。随着时代变迁,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村小也在不

  • “新老互促”打造双向学习型班组

    摘要:“倒闸操作引起运行方式变化将破坏某些保护工作原理,因而出现失误动作时,也必须将保护停用或做相应的切换……”近日,在35千伏六郎变倒闸操作现场,变电运维班班长张位胜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导青年员工胡

  • 张志菊:700多家农户的“总调度”

    摘要:天刚麻麻亮,张志菊打开屋门,向山坎上的农场走去。路口竖着一个铁架门楼,门头上镶嵌着“志菊农场”四个字,格外醒目。喂猪喂鸡、赶羊上山,对于张志菊来说,这是一天的开始。农场从原先的舒城县山七镇庞畈村转移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志菊:700多家农户的“总调度”

   期次:第7686期   

天刚麻麻亮,张志菊打开屋门,向山坎上的农场走去。路口竖着一个铁架门楼,门头上镶嵌着“志菊农场”四个字,格外醒目。

喂猪喂鸡、赶羊上山,对于张志菊来说,这是一天的开始。农场从原先的舒城县山七镇庞畈村转移到燕春村,规模变大了,养殖的黑毛猪从一开始的 6 头发展到 50 头,再加上1000多只土鸡,150只波尔山羊。她还与周边农户共同成立了志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 700 多家农户的“总调度”。

90 后的张志菊,曾经是一个弃儿,一个打工者。如今,她已成为一个自立自强创业还债的奋斗者,一个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为孝还乡,毅然创业

1993 年 1 月,50 多岁的张成贵从镇上卖完柴,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小婴儿。从此,在山七镇乃至舒城周边,人们时常会见到一个老汉,挑着两个箩筐讨生活,其中一个箩筐里坐着的正是幼年的张志菊。懂事的张志菊看着年迈的父亲辛苦操劳,身体又不好,便在初二时选择退学,外出打工。

从合肥到杭州,从刷碗工到服务员、迎宾和领班,聪明上进的她不怕苦,不嫌脏,什么都愿意做,短短几年就成为了杭州一家餐饮集团的冷菜师傅,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2014 年,张志菊将张成贵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草房翻盖成三间砖瓦房,还添置了家用电器、生活用品。

2017 年 2 月,张成贵被查出患有右腮腺鳞状细胞癌。张志菊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辞职,回到老家专心照顾父亲。县城、省城、上海,她带着父亲四处奔波治疗。因父亲年事已高,癌细胞已经扩散,计划中的手术不得不转为保守治疗。张志菊像对待孩子一般服侍他吃饭喝药,日夜守护在他的身旁。

照顾父亲的同时,家里养的鸡、猪和羊,以及几亩田地,也让张志菊忙得团团转。不过与忙碌相比,更大的难题摆在了她的面前——巨额的治疗费用和因看病欠下的债。虽然社会各界发起了爱心捐款,可她只动了其中的7000元用于交纳住院治疗费,其余的几万元委托筹集善款的好心人原路退还。

“父亲养了我的小,现在该轮到我养他的老,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来自社会的爱心再多、再大,也不能代表我的心意和付出。”张志菊说。为了给父亲筹钱看病,她决定在家乡创业。

她先是租来亲戚的养猪场进行翻新,搬砖头、挖渠道、埋水管、拉电线,又搭起了200平方米的羊棚,再来就是请教乡邻,并从书上学习养殖知识。那时,张志菊一边忙着学习如何养猪、养羊,一边遵照医嘱照顾着父亲,从早忙到晚,像一台不停转的机器。

带头致富,帮扶乡亲

2018 年 4 月,张成贵没能抵住无情的病魔,撒手而去。夜晚来临,奔波一天的张志菊走进清冷的家门,再也没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在等待着自己,心头似有钢针猛刺,泪水汹涌而下。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张志菊逐渐调整了心态,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创业,让九泉之下的父亲安心。

她在走乡串户收购农产品的时候发现,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收入低微。想到孤苦无助时乡亲们给予的关爱和温暖,张志菊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大伙儿。

从销售自产的土特农产品,到帮乡里乡亲代销,到成立舒城志菊农民专业合作社;萌生品牌意识,“志菊”商标申请注册成功;建立志菊农场,养殖土品种的黑毛猪、土鸡和山羊;免费向群众发放农作物种子、鸡苗、饲料,义务指导群众种养,全程跟踪服务,统一收购销售;每周开通两次网络直播,把种植养殖生产包装的全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就这样,张志菊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阔,周边村民争先恐后地把家里的土特农产品送到她这里来,产品销售问题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荣耀接踵而至——张志菊先后获得“安徽好人”、安徽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还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

站在农场前,瘦弱的张志菊力量无穷,她有力地撬动起了周边乡民生活的希望和可期的富足。(丁迎新)(该文获征文活动三等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