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职工留言,大家不理解大病医疗为什么还要完善家属信息,认为以前的信息都有,现在还让报,简直就是重复工作。就这个问题,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在淮北矿业芦岭矿保运区周五安全例会上,针对职工在民情日记上提出的问题,区党支部书记赵阳耐心地一一作出解释。
“咱区设立的这本‘民情日记’,关键时候还真是派上用场。”供电队职工范士友指着民情日记簿由衷地说。
该区党支部从密切联系职工实际工作出发,在党员活动室设立“民情日记”记录簿,通过记录生产经营管理、煤质提升、节支降耗、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好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合理化建议,架起了干群之间联系沟通的“连心桥”,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该区党支部针对“民情日记”内容,界定了区、班组两级实施主体。区党支部负责人每日整理汇总民情日记内容,属班组职权范围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律转到相应班组,并督促解决;属区职权范围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区负责解决;超出区职权范围的问题和建议,一律以反馈单形式转交矿党群工作部,由矿党群工作部报矿分管矿领导审批后,协调责任单位进行落实或整改,落实结果反馈到“民情日记”记录人。
“现在有什么难事、烦心事,上班的时候在‘民情日记’簿上留下两句,下班的时候就能看到回复了,真给力!”保运队职工王珏说。
“‘民情日记’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把实事办到职工的心坎上,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拉近干群关系,形成推动区队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活动自实施以来,共收到‘民情日记’100余条,其中合理化建议30余条,我们对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逐一进行了落实。”望着职工们一张张朴素、热情的笑脸,赵阳流露出一种为民解忧后的成功与喜悦。
芦岭矿党委在基层全面推广“民情日记”工作法,要求基层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全力解决职工难事、烦事、不顺心事,对反映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量解决,做到目标任务“见人见事”,落实任务“到人到事”,使党员干部清楚干什么怎么干,体现党组织的主动作为和真抓实干。
(顾述毫 徐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