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执教29年,利辛高级中学数学老师,安徽省最美教师。)
新学期伊始,当其他课堂已响起讲授新知的声音,我的数学课上却是一片安静的沉思。我提出一个特别的要求:“请在你的数学课本背面,至少郑重地写下一项属于自己的优点。”
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正是我精心设计的学年“启动仪式”。我不愿让开学成为压力的开端,而要让它成为自信的起点。我深信“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当学生认真审视自己的闪光点时,能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为新学期的挑战积攒心理能量。同时,也能瞬间拉近师生距离,让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位首先关注他们本身、欣赏他们的成长伙伴,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力,让我们能更快地、充满信任地共同融入数学课堂。
这个想法来自教育名家魏书生,我深受其影响。后面我又做了深化,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贯穿学期的成长系统。写优点只是第一步。一个月后,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起信任的纽带,我会请每位学生写下一项需要改进的不足,然后交给一位值得信赖的同学。这不是揭短,而是结成“成长同盟”,在学习中相互提醒、彼此监督、共同进步,让学习之路不再孤独。这让自我认知从静态的表扬,走向了动态的、积极的自我完善。
“第一课”还有两个鲜明主题:“相信相信的力量”和“自学成才的勇气”。我告诉学生:“你相信自己能行,就成功了一半。”我要打破他们对老师的依赖,让他们从心理上确立“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是我自己”这一观念。“教是为了不教。”我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手,任务是帮孩子们把基础学扎实,最终让他们能够独立行走。
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的开学第一课,求的不是知识之真,而是自我认知之真、学习态度之真。我希望教出的不是解题机器,而是能够自信、自立、不断自我完善的“真人”。